全球氣候劇烈變化,造成各地發生異常天災,為有效利用天然能源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過程中,NGO慈善團體及政府積極推動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熱水器及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建設,導入永久屋基地、防災避難設施與重建校園中,營造永續的綠能重建區。
莫拉克颱風重建區主要位於偏遠的山區村落,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平時除提供公共設施用電外,當發生重大災害造成對外交通中斷時,可作為緊急救援通訊的備用電力。行政院重建會積極協調經濟部能源局推動「莫拉克風災重建太陽光電應用設置補助計畫」,第1階段補助經費約8千3百萬元,分別設置66座太陽能發電系統於南投、嘉義、高雄及屏東等縣市,其中於永久屋基地公共設施設置12座、重建區校園設置3座及易形成孤島區域設置51座,已於今(101)年5月汛期前全部完工運作,並於今年泰利、天秤等颱風侵襲時均適時發揮作用。
另外為應高雄市政府其他偏僻山區設置的需要,行政院重建會再次協調經濟部能源局辦理第2階段計畫,補助經費約1千1百多萬元,設置5座緊急防災太陽能發電系統及4座重建區校園太陽能發電系統。雖然其中有茂林國小因施作廠商經驗不足而延遲完工,及多納國小因廠商施作糾紛而解約,但經重建會協調重新發包施工,並於昨(26)日複勘驗收,目前全數太陽能發電系統均已完工,在未來(12月)正式啟用後,對重建區的緊急防災將有莫大的幫助。
國內NGO團體及相關企業也投入資源,共襄盛舉,如明基友達基金會補助台東縣嘉蘭國小設置1座3瓩防災型太陽能發電系統,補助屏東縣泰武國小設置1座67.5瓩太陽能發電系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補助高雄市那瑪夏區民權國小設置1座10.5瓩太陽能發電系統及6座3瓩風力發電系統,每年可節省電費約12萬7千元;其次,屏東縣政府利用善款補助高士國小設置1座3瓩防災型系統、長榮百合國小設置1座57瓩太陽能發電系統,並以林邊鄉無養殖登記魚塭或遭受風災流失埋沒的蓮霧園為施設點,邀請民間廠商投資推動「養水種電」計畫,並於今年初開始陸續運作送電。

多納國小太陽能發電系統

茂林國小太陽能發電系統

茂林國小太陽能發電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