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蘭青年會復振成立的十一年後,終於在今天(11日)部落耆老及青年會勇士們的合力下,將興建青年會所主梁推向屋脊的定位。藉由傳統上樑祈福儀式,除祝福青年會所的主要結構已進入完成階段外,也正式宣告嘉蘭青年會將要有屬於自己的會所,曾任青年會會長的歐孝峰,感動不已的流下了男兒淚。
本次活動由嘉蘭部落青年會主辦,儀式除邀請部落頭目、耆老、村長、鄉民代表及在嘉蘭村長大的胡德夫先生外,並邀請行政院重建會章正文副處長、行政院原民會宋仙璋委員、金峰鄉鄉民代表會楊美香主席,以及協助援建的台灣好基金會徐璐執行長等貴賓參加。活動中由張德照頭目講述青年會所的重要性、耆老也教導青年人要懂得謙卑與謙讓,更希望在青年會所完成後能學習到部落傳統文化知識與文化精隨。
行政院重建會副處長章正文受邀致詞時表示:此次莫拉克颱風災後政府吸取過去的經驗,在很短的時間內頒定「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其中第1條、第2條及20條皆有明定有關文化重建政策之重要性與必要性。在遷村議題上,儘可能不讓原住民族剝離其文化孕育的場域,也冀望在舉家遷村的過程中,能保有其文化組織與特色,包含有型及無型之文化資產,讓部落文化能在新遷村基地繼續傳承與保有。所以,這部落廣場將會是承載部落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也是發展部落文化產業的重要地標。章正文進一步表示:災後重建都是重生的過程,重建的願景應該是重塑安生、安居、安心的生活環境,並營造產業豐榮、文化延續的願景,就像排灣族以「卜拉米」來形容部落土地物產豐饒及年年豐收的景象。因此,行政院重建會成立各永久屋基地的「卜拉米專案」,希望整合部落與公部門的發展願景,並以專案管控的方式加速各項重建工作的推動。
嘉蘭村在面對二年前的莫拉克颱風重創後,立即凝聚重建的共識,並提出以文化、人文為主軸的「示範村」為重建目標;在政府多層級的重建溝通平台下,建立了政府未來辦理部落遷村的良好典範。如「離災不離村」的遷村安置模式,以維繫部落的完整性;以及「尊重部落頭目以傳統配置住屋的模式」進行永久屋的分配等。對嘉蘭村而言,莫拉克颱風雖然是沖毀家園的惡魔,但可利用這次的家園重建,重新找回失去的部落組織、文化生命及部落建築倫理。

胡德夫與重建會章副處長及部落族人等於嘉蘭青年會所前合影

部落族人齊力為嘉蘭青年會所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