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院重建會協調及屏東縣政府與三地門、瑪家等地方人士積極爭取下,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日前同意補助新台幣5,300萬元援建「三地門吊橋」,行政院重建會並以大陸善款600萬元配合辦理吊橋三地門端引道及橋身琉璃意象美化,為吊橋增添當地特色。完工後預計將成為屏北地區新地標,並結合周邊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及禮納里部落,形成完整旅遊網,吸引遊客造訪親身體驗吊橋之美。
行政院重建會陳振川執行長表示,重建工作一路走來,感謝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對於重建區居民的照顧不遺餘力,除了援建安置泰武鄉泰武村的吾拉魯滋部落、來義鄉東、西部落的新來義部落等永久屋外,更關懷居民產業生計及在地陪伴工作。這次挹注經費新建三地門吊橋,未來將可連結周邊禮納里部落永久屋與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等觀光景點,形成特有的原住民文化體驗路線,預期將帶動當地產業再發展。
行政院重建會表示,三地門吊橋於民國78年完工,早期為瑪家鄉、三地門鄉及內埔鄉水門村重要的聯絡道路。98年莫拉克颱風期間,吊橋因不堪風雨侵襲,橋台基礎裸露,成為危橋。經屏東縣政府進行吊橋結構補強評估,發現除吊橋結構體老舊,部分主索鋼纜斷裂外,當初設計缺少抗風索等設施,不符現行法規安全規範要求,而且吊橋三地門端引道遭隘寮溪水沖刷,部分已坍塌滑落河道,建議採易地重建,由瑪家端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停車場新建吊橋至三地門端富谷灣飯店後方,並由行政院重建會即積極協調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協助援建,終獲同意。同時考量老吊橋承載族人歷史記憶與情感,建議原址原樣保留。
新三地門吊橋未來遷址新建後,配合採三地門鄉當地特色產業琉璃珠作為意象設計並結合光雕計畫,遊客可安排兩天一夜到屏北重建區旅遊,白天可到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三地門藝術村、地磨兒公園、涼山瀑布及禮納里部落等景點旅遊,夜晚再到吊橋欣賞琉璃及光雕之美並夜宿禮納里部落,體驗從白天到黑夜不同的原鄉風貌。
三地門吊橋現況
三地門吊橋規劃示意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