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颱風災屆滿二週年,各永久屋、道路與橋樑復建工程在重建會、非政府組織(NGO)、民間團體、各部會與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均已陸續完工。而在勞委會的協助下,除在初期即時提供了多項的就業服務措施外,也針對各個災區的文化與產業特性,開辦了許多的職業訓練課程,以培育災民的第二專長,為了讓更多災區民眾瞭解受訓學員的職業訓練成果,行政院勞委會特別於本(3)日於國立內埔高級農工職業學校舉辦「100年度莫拉克颱風災區職訓雙週年成果展」,該活動並邀請行政院重建會陳副執行長振川、高金立委素梅、簡立委東明、瑪家鄉陳生明鄉長、三地門鄉潘勝富鄉長及永久屋居民代表等貴賓與會,現場以播放職訓成果紀錄片、文化吟唱、受訓學員家庭「大手牽小手」現身說法及石板現場Live實作等多元方式展現政府之重建成果。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表示,感謝行政院重建會在八八颱風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即進入災區並持續不斷地整合投入各項重建資源,並持續扮演各部會、地方政府及災區第一線整合協調的角色。勞委會這兩年間,除了初期提供了23萬人次以上的短期就業機會外,亦隨著各縣市永久屋基地陸續落成,根據永久屋住民意願需求調查後,直接進入永久屋及鄰近地區部落開設各類職訓課程,期待居民獲得一技之長後,能儘速重新建立在永久屋的新生活。
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表示,因為在莫拉克災後有許多部落必須遷移到一個新的社區,在文化及生活層面上造成很大的影響,為了使居地貼近原民朋友原鄉生活環境,彌補永久屋所缺乏的傳統文化元素,重建會即大力推動永久屋基地公共設施及家屋石板裝置案,並融合排灣族與魯凱族的石板藝術,為了讓永久屋基地、原住民文化傳承與職業訓練能互相結合,在重建會與勞委會的通力合作下於禮納里部落開辦了全國第一班以傳統建築工法為技術的訓練課程,並經過協調取的所需石板工教學及裝飾使用,不但能讓原民朋友能保存傳承其原有的傳統文化外,亦透過職業訓練習得第二專長。
出席的簡東明立委致詞時,特別提到內埔農工在2年前是屏北地區災民逃難的臨時性收容所,對照當時的哀戚驚慌與今天現場充滿盼望喜樂的場景,它代表原住民身分表達對政府由衷的感謝;而高金素梅立委也高度肯定重建會這2年來不斷深入部落實際瞭解重建問題的作法;並對今日職訓成果表示肯定;但她認為,真正的重建應是哭在一起、罵在一起後,手牽著手一起重建受創的家園。同時也表示,希望相關單位除了繼續提供多元的職業訓練外,應該也要在創業資金上給予必要的協助,讓原住民能發揮潛能並自信的創業並走出自己的路。
當天的活動中,牆面藝術工法班的結訓學員-馮秀琴的小孩在「大手牽小手」現身說法中表示「印象中媽媽只會作家事,沒想到媽媽也能作出跟爸爸一樣棒的作品,讓他在同學面前覺得很驕傲」,雖然也許對一般人而言只是童言童語,但也讓職業訓練成為讓家庭改變的另一種精神動力。展望未來,政府重建的腳步仍然不能停歇,尤其是在產業重建、文化重建與心靈重建方面,更應實際考量災民因應新環境後的實際需求繼續加強推動,未來重建會仍將與勞委會及原民會緊密的合作,藉由推動在地化的職業訓練、培力就業計畫與就業促進研習等相關措施,提昇災區民眾的就業職能,期能達到產業重建及促進居民在地就業的目標。

大手牽小手-參訓學員心得分享

致贈永久屋模型-石在溫馨

開場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