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8月莫拉克風災肆虐中南部地區,摧毀了許多原充滿歡笑聲的美麗校園,全國共有1,145所學校受損,受損金額近15億元,其中有15所學校更是嚴重損壞。政府為保障學童就學權益,第一時間推動大專青年重建校園送愛、學生安置計畫,並媒合NGO及企業認養重建區學校。至今,已重建完成1,143所,並預定102年11月底前完成全數校園重建工作。
重建的校園除有完善的硬體設施,同時也結合綠建築、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等設備,並融入在地文化特色的精神圖騰。例如:南投隆華國小有象徵客家文化的土樓圓頂意象、嘉義達邦國小校門口有述說鄒族洪水神話的故事牆、屏東長榮百合國小校舍外觀採用原住民百步蛇的圖騰及百合花浮雕、屏東泰武國小屋頂上方的太陽能板及入口處有排灣族誕生故事牆、臺東縣朗島國小校舍上有雅美族非常重要的傳統圖案『船之眼』、高雄那瑪夏區民權國小圖書館的外觀融入布農族及南鄒族的男子聚會的高腳屋型式、小林國小傳承平埔族文化,而大愛民族國小的多元文化教育更是多采多姿。
泰武國小校長伍麗華說,「感謝來自政府、明基友達基金會的大力協助,讓我們在短短2年間就完成了校園重建援建單位團隊,並透過對排灣族文化的深入認同,將排灣族文化巧妙的融合綠能及科技,讓學校兼具民族與國際教育發展的內涵」。
民權國小前校長吳庭育也說,「政府及NGO兩大體系的攜手合作,不僅成就了眼前的希望工程,更讓縮短城鄉差距的美夢成真!」。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前專案經理楊雅雲表示,當時民權國小設計工作如火如荼,經聽取地方的意見及討論後,以一座淨零耗能的綠色校園設計,重新找回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張榮發基金會總執行長鍾德美說,校園援建只是張榮發基金會行善佈施的一小步而已,更重要的是我們持續會投注教育資源與關懷行動,讓基金會愛的觸角延伸到臺灣各地不知名的小角落。
行政院重建會表示,莫拉克災後重建多數須配合遷村(居)後之永久屋新基地再行興建(即易地重建),而新校園興建以尊重為原則,與部落社區協商,並將文化納入校園軟硬體建設,是此次校園建設之特色,另行政院重建會重建過程中也召開了26次專案會議,作為地方政府與NGO團隊溝通的橋樑,讓重建得以順利進行。感謝各民間團體及企業投入校園重建工作,政府與民間合作的同心戮力、不分你我的義舉,是台灣重建經驗非常值得驕傲的精神。
美輪美奐的校園
學童享有完善的教學環境 讓教育紮根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校舍完工後 處處能看到當地文化特色
台東嘉蘭國小永續發展的綠能校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