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媒體報導「水位上升 堰塞湖岌岌可危」乙節,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指出重建會早已於99年10月26日、11月9日、100年2月18日及4月13日分別邀請交通部公路總局、農委會林務局、水保局、經濟部水利署、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及高雄市政府等單位針對堰塞湖會勘,研商處理方案,除請相關中央單位於權責範圍內採分期分段長期持續進行邊坡植生保護及河床護岸加固與淤積土石清疏工作,減少汛期時兩條溪流的土石沖刷量,儘量降低形成堰塞湖的風險外,並請高雄市政府必須針對堰塞湖潰壩保全範圍及對象,做好潰壩之預警、通報、疏散、撤離等緊急應變措施演練,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重建會指出,大自然的力量非人力所能抗拒,唯有持續辦理減災疏濬工程並做好防災疏散撤離措施,才能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有關那瑪夏區堰塞湖林務局已分別於98年11月及99年4月進行溢洪口降挖工作,99年9月凡那比颱風過後,經直昇機空勘,發現該堰塞湖已因上游土砂流入湖區,面積及湖深均大幅減少,危害度已明顯降低,後續降低堰塞湖之潛勢危害等相關工程均持續進行中。
至於桃源區堰塞湖係因布唐布那斯溪上游崩塌土石流下淤塞荖濃溪所致,依據台灣大學土木系卡艾瑋教授實際量測顯示布唐布那斯溪溪谷仍堆積約有2,000萬立方公尺之土石,絕非人力短期內可以清除,汛期時可能隨洪水沖刷進入荖濃溪床再度形成堰塞湖。
農委會辦理布唐布那斯溪下游緊急清疏整理,已完成清疏土方量約61,684立方公尺,清疏工程持續進行並無停止,同時於河道設置梳子壩等工程以截堵土石穩定坡面,目前清疏後成果已將布唐布那斯溪下游流路重新建立並與主流銜接。經濟部水利署99年7、8月間已完成荖濃溪(布唐布那斯溪河段)堰塞湖河道引流疏通工程,並持續辦理整體荖濃溪河段之清疏工程。
重建會100年4月13日再邀國防部參與堰塞湖清疏協商討論,據國防部陸軍司令部表示國軍現有人力、機具、設備等已全數動員協助疏濬,能量已滿,且其整體執行能量有限(99年總疏濬量僅佔全國總量50分之1),實無力協助辦理高雄市堰塞湖清淤工作。
重建會說明,中央單位無論是林務局、水保局、水利署均已全力投入布唐布那斯溪及荖濃溪之整治及清疏工程,惟2,000萬立方公尺之土石量非人力在短期一、二年內可以清除運棄。處理堰塞湖要用最壞的打算,當風險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就要撤村,重建會已責成權責機關水利署及林務局提出桃源區及那瑪夏區堰塞湖水位監測計畫,研議採24小時即時水位監測型式,若堰塞湖上游水位上升至警戒水位時,高雄市政府即應配合啟動下游保全區域人民疏散、撒離,以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