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重建會負責基地卜拉米專案成員產業重建處浦忠義處長偕同李延禧處長等一行7人於8月22日前往921災後社區營造重建典範─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社區,拜訪關鍵性推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及執行長顏新珠等幹部,借鏡該社區災後重建與社區營造經驗。
重建會表示,在災後的基礎重建及家園重建陸續完成後,有關生活文化、社區組織以及生計產業的重建工作將是後重建時期的工作重點。尤其部分因著環境變遷致必須遷至永久屋基地新環境居民而言,要兼顧當下現實生活並創見新環境發展契機,確實是件艱難的工作。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指出,13年前的921大地震,讓桃米社區的369戶住家,有168戶全倒及60戶半倒,受創率達62%以上;而桃米社區因位於明星災區埔里與日月潭間的小社區更容易被忽略,然在公私部門的專業團隊持續陪伴協助及社區民眾的不斷對話後,社區慢慢發現自己自然環境的獨特性,並逐步的形塑出要打造社區成為生態村的共識,而當地種類最多樣的青蛙便成了生態營造的指標,居民也在這樣的願景架構下,善用來自各界的資源籌組工班自行營造出友善的社區新環境,也透過不斷的學習,共同朝生態、生產及生活三生一體的社區努力。
他強調,目前桃米社區每年造訪人數逾70萬人次,民宿由災前的6家增加至26家,社區經濟產值已超過1億多元,並創造了近200位在地就業人口,桃米社區也成了國內外吸取社區營造及災後重建成功的典範。目前它們也正進行將這經驗擴大複製到整個埔里鎮,希望埔里鎮成為蝴蝶生態王國。
廖董事長進一步指出,莫拉克風災後必須面對更廣大的重建區域及到永久屋新生活環境的居民,所面臨到的問題,比921地震災後重建更形複雜,需在政策與行政上作長期的陪伴支持,若能有優質的NGO願意長期協助作好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或許能克服社區內部初期組織及動能不足的問題,而整個社區自主,形成共識,擬聚改變的力量,且要能創造留得住青壯人口不斷注入活力社區及產業才得以永續發展。
重建會卜拉米專案成員經歷這樣一整天的學習之旅,未來面對各大永久屋基地生活、文化及永續產業發展課題,應能以更寬廣的視野去面對,用創新的概念與具體的實踐力,與部落居民共同面對各樣的問題。

桃米社區紙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