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己的長輩,想要嘗試自己的部落來照顧…」社區理事長的一句話,讓六龜區社區培力員看到社區的需求,開始規劃一系列的社區日間照顧相關課程,準備培育社區照顧志工;結果「…每個禮拜一次的志工會議,曾面臨只有我們培力據點五個人+兩個姍姍來遲的志工…縱然他們偶而醉倒。」爆出的笑聲,多的是認同和有感而發的笑,「…雖然聯絡不到,每次的開會通知單仍然持續寄到社區發展協會…終於有一次,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跑來開會…有回應了...」「我每天跑到廣場大樹下去聽他們說話…找到社區的需求…」,原來,你也曾遇到這樣的情形,也有這樣的處理模式…,這是衛福部在103年4月16、17日假高雄市重建區所舉行的「103年度莫拉克重建區社區培力實務工作坊」,一場為重建區社區培力員提供經驗交流的實務工作坊。
行政院重建會表示,很感謝衛福部在莫拉克風災後隨即在重建區成立37處生活重建服務中心41處聯絡站,協助居民解決生活、就學、就業、心理、福利服務等各項需求,隨著生活重建階段性任務完成,進而轉銜為社區在地培力的工作,社區培力據點服務層面也由個體服務提升到整個社區的營造工作,更要感謝各受託團體和培力員,願意秉持著耐心和毅力持續的陪伴與協助社區,培力社區人才、扶植社區自立,災後的社區很多是新成立,大多處於摸索階段,很多甚至連社區共識和彼此的信任感都剛在建立中,培力員的角色相對重要,很多培力員因為來自外地,操作起來更倍感艱辛,也相信這一路走來,大家都獲益良多。
李易駿老師也在這次提出一個很重要的點,培力計畫結束後,我們留下什麼給社區?這是很值得大家深思的,期望這次的工作坊能帶給大家更多的想法和看法,也利用剩下的時間,用心陪伴社區找到未來的方向、永續經營。
衛福部王燕琴科長也表示,社區培力員是屬於默默耕耘的一群,專業度夠、行動力也強,更能因應不同的社區各自發展出不同的處理模式,相當可貴;未來希望大家能再加強「倡導」的能力,讓社會更能看見你們的付出和努力,給予正面的肯定,進而也感染更多的人共同關心社區的未來發展,共同參與社區營造的行列。
工作坊先由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李易駿老師就社區工作模式談起,並分享實地訪視各培力據點的心得與看法,接著再由甲仙、六龜、來義、東港等社區培力據點人員分享一路陪伴社區走來的經驗和交流,也透過這次的互動,大家才發現,原來和部落開會不能只在會議室,有時候在籃球場或廣場人反而會比較多;瞭解社區需求要到廣場大樹下去聆聽,婦女志工服務要避開煮飯時間,社區有很多特色,只是他們不知道…,原來不同的社區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同樣的問題有更多樣的處理方式,相信這些經驗都將成為這些培力員最重要的資產,這次的交流讓他們成長很多,也期望將來他們一樣能透過各式各樣的計畫和方式,繼續留在社區,最重要的是在重建社區服務的歷程,都將成為他們生命成長中最寶貴的回憶。
各縣市培力員認真參與工作坊
來義鄉社區培力據點分享經驗
培力員認真聽李老師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