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藍色部落」及「世外桃源」美譽之稱的里佳,為阿里山鄒族中最靠近中央山脈南端的部落,今(28)日熱鬧舉辦部落聯絡道路完工通車典禮,活動開始由部落長老進行祈福儀式,代表里佳部落走出風災受創陰霾,迎向產業永續發展,部落居民懷抱感恩的心,感謝行政院重建會、原民會、嘉義縣政府、台積電公司及施工團隊等單位於莫拉克災後長期的支持與協助。
重建會張恒裕主任秘書表示,阿里山鄉已陸續完成茶山橋、新美橋、特富野橋、巴沙娜橋、伊利雅娜橋及169線34K等基礎工程,唯達邦三號橋及43K附近路況較差,已督請公路總局及嘉義縣政府積極趕辦;此外,169線從石棹到里佳一路暢通,前往里佳部落賞楓、賞櫻及觀星旅遊,還有里佳農特產品對外運輸行銷,都沒有問題。
嘉義縣政府民政處林聰利處長表示,感謝中央重建會及原民會補助約1億5,000萬元經費下,里佳部落聯絡道路、橋梁才能順利完成通行,提供安全與平穩的旅遊環境;此外,鋼構橋梁長約49公尺,橋名為符合部落山川地名,經部落長老商定命名為「摩都布有橋」,橋面並加入鄒族自行彩繪製作的陶板,以彰顯部落原住民特色。
在行政院重建會積極協調NGO團體及台積電公司提供資源,加上部落居民不畏艱辛,自發性的投入參與建設,目前里佳部落有「茶場、筍場及天文觀星」等特色產業,再結合豐富自然生態資源,重新出發,成為災後復建地區,產業轉型與觀光旅遊發展之典範。
行政院重建會表示,「里佳茶場」是台積電公司參與產業重建的典範,今年已順利試營運並步上軌道,預定明年春茶可以正式生產,活絡部落產業及創造就業機會。重建會已媒合昇恒昌公司,將借重其在國際機場等經營之行銷包裝通路,讓部落的產品向國內以及國際行銷與推廣。

「摩都布有橋」加入自行彩繪製作的鄒族特色陶板

重建會主祕與貴賓剪綵,慶祝摩都布有橋通車

重建會主秘與貴賓一起步行通過摩都布有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