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領事人員暨僑委會僑務人員一行42人於今(30)日拜會行政院莫拉克重建會,由陳振川副執行長親自接待,綜合規劃處張恆裕處長進行重建現況及成果簡報,說明莫拉克颱風災情、救災及重建相關工作推動進度。外交領事人員講習所葉非比副所長首先讚許政府災後重建成果,並勉勵即將外派領事人員將政府重建模式的經驗提供給需要之國家,同時將台灣推動災後重建情形介紹給駐在國,也讓當地民眾瞭解台灣重建成果,增加莫拉克災後重建工作的國際能見度。
陳副執行長致詞時特別強調,莫拉克災後政府依據災防法7天內成立重建會,立法院於20天通過特別條例、94天完成特別預算審定,重建滿半年完成611間永久屋興建,滿二周年即將完成3,058間永久屋興建,政府以創新的重建模式結合彩虹永續社區的概念,協助建立新社區基本生活機能、公共設施,再現部落環境景觀與文化意象,建構未來社區自主發展的永續概念,都可以做為國際災後重建的新典範。
重建會張處長於簡報中指出,以莫拉克風災為例,2300萬國人捐款達251億元,對今年日本311地震捐款也達60.2億元,另外對2008年大陸汶川大地震捐款約57億元,足見台灣人的愛心無限;而莫拉克災後重建經驗,以政府與民間團體的合作模式及各NGO在海外援建作為,更充份展現台灣人的軟實力。
在進行意見座談時,陳副執行長並將莫拉克風災與921集集大地震兩個台灣重大災後重建工作進行比較;並以近期發生災難的日本、紐西蘭、海地、美國卡崔娜颶風等災後重建為例,美、紐等國家災後重建,政府只提供臨時安置並負責公共設施復原,長期安置依賴保險制度,社區重建則因住戶步調不一,重建工作緩慢,眾多弱勢族群至今仍無法獲得妥善安置與家園重建。對比之下突顯台灣興建永久屋政策的遠見,莫拉克風災重建的模式是由政府大幅簡化建管程序,提供土地、負責主要的公共設施,並由民間NGO團體援建永久屋贈送災民,土地仍國有,而受災居民受贈可繼承之永久屋,但不可租售之模式,著實是突破與創新作為,座談中獲得訪賓們熱烈的提問回應與認同。此次的拜訪行程在互相的鼓勵中圓滿結束。

重建會陳振川副執行長與外交領事人員意見座談.

外交領事人員提問熱烈

外交領事人員提問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