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重建會就沒有達娜伊」,山美社區發展協會安麗花理事長表示,莫拉克風災後,山美社區接受了許多中央與地方機關團體、善心人士的幫助與加油打氣,讓族人們重拾當年的復育動力!才能讓達娜伊谷園區在風災後重新的站起。98年莫拉克颱風在阿里山鄉降下高達3千公厘雨量,破壞了美麗的達娜伊谷溪,摧毀山美村二十多年的努力,族人幾乎要放棄重建。在災後567天,族人逐漸凝聚共識,並在行政院重建會整合資源以及各界人士一起努力下,達娜伊谷重新開園了,今(26)日為重新開園三週年,山美村心懷感恩會繼續努力。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達娜伊谷(Tanayiku) 自早是鄒族人的聖地,鄒語意為忘記憂愁的地方,也是『忘憂谷』的意思。達娜伊谷溪長18公里,海拔500公尺,位於曾文溪上游,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溪中巨石嶙嶙,清水潺潺,是全國第一處以社區力量保育成功的生態公園。而在園區最興盛的時候,年收入可以達到1千萬元以上,是整個山美社區生計就業的來源。
風災過後的鄒族同胞們,如同族人傳說中的「生命豆」一般,擁有強韌的生命力,在莊信義村長與社區發展協會安麗花理事長及族人鄉親的積極奔走下,行政院重建會先後召開過8次專案會議,結合林務局與嘉義縣政府資源興建達娜伊谷吊橋、里美步道,紅十字會援建福美吊橋、公路總局補助嘉義縣政府興建山美橋、水保局辦理護岸整治工程,助益鯝魚的復育,及勞動部提供多元、培力就業方案,災後567天重新開園,鯝魚回來、人潮回流,達娜伊谷美麗再現。馬總統於102年8月3日訪視達娜伊谷,稱讚為重建的「奇蹟」。
山美村莊信義村長回憶說,行政院重建會對於達娜伊谷重建的資源整合的投入有目共睹。園區在今(26)日為重新開園三週年,遊客人數在去(102)年底時已累積達206,204人次,慢慢的恢復到風災前水準。達娜伊谷園區內的人文及自然資源豐富,極具遊憩、學術研究及教育功能,而如何把現有的文化記錄加以保存,將豐富的資源適度開發,會是山美居民共同努力的方向,歡迎大家前往達娜伊谷體驗新生後的容貌,給我們加油打氣!
行政院重建會表示,達娜伊谷溪的鯝魚復育工作在族人的努力下,展現堅強的生命力,不多久,鯝魚回來了!而已數量呈現快速成長的榮景。在環境永續發展的前提下,園區持續將鄒族傳統文化帶進現代社會中,透過觀光發展融入鄒族意象,並結合傳統服飾及舞蹈表演,強化人們對其傳統文化特色的瞭解,未來也將透過達娜伊谷園區扮演起南三村(山美、新美、茶山)的火車頭,再現大阿里山風華。
在族人努力復育下鯝魚回來了(山美社區協會提供)
屹立在溪谷間的達娜伊谷景觀吊橋(山美社區協會提供)
遊客於歌舞展演廳中欣賞傳統舞蹈表演(山美社區協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