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高屏地區為莫拉克颱風重災區,災後2年多,河川疏濬、防洪治水工作已於100年度陸續告一段落。行政院重建會督請經濟部水利署辦理河川疏濬、防洪工程的治水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政府在動員人力機具,投入搶險救災,有助於社區安全的維護方面有87.6%災區受訪民眾肯定;另災後投入河川治理,有助於地方水患改善,有相當程度的助益方面,有86.7%災區受訪民眾肯定。
本次「河川疏濬、防洪治水滿意度調查」,委託年代民調中心辦理,調查時間於100年12月8日至14日,共調查屏東縣高樹鄉、佳冬鄉、林邊鄉與高雄市旗山區1,807位年滿20歲以上民眾。整體調查結果顯示:
在颱風豪雨期間,水利署及河川局動員人力機具,投入搶險救災,有助於社區安全的維護方面,高達87.6%受訪民眾表示同意、僅3.3%表示不同意。
在中央投入河川的治理,有助於地方水患改善方面,則有86.7%同意、3.6%不同意。
在政府投入的水利設施重建,有助於淹水的改善方面,同意與不同意比例分別為82.8%及7.6%。
在工程完工後對居住環境是否更安心方面:
高樹地區69.9%民眾表示同意、6.8%表示不同意。
旗山地區同意與不同意的比例則為67.7%、10.7%。
林邊、佳冬地區因地勢低窪,過去經常遭受淹水災害,對復建成效尚未建立信心,故同意與不同意比例較屏東縣高樹及高雄市旗山地區偏低,分別為49.7%、20.7%。
莫拉克颱風帶來超大豪雨,重創南台灣高屏地區,其中以屏東縣高樹、林邊、佳冬鄉及高雄市旗山區淹水最嚴重。災後政府日夜不間斷努力,並在防災、疏濬與重建三方面同時併行作業,在高樹舊寮堤段投入近40億元復建經費興建堤防,並將疏濬砂石約254萬立方公尺回填50公頃流失農地,全部工程已於100年1月17日完工。林邊、佳冬地區由於大部地區遭土砂淹沒,屏東縣政府預估需要4個月才能完成復舊,在重建會進駐災區成立前進辦公室整合各部會全力趕辦下,僅僅50天,於98年9月30日即完成,使市區與鄉民生活逐步恢復正常。至於旗山地區復建,政府總計投入23.7億元以橋河共治理念,結合旗山橋改建、堤防復建及河道疏濬,尤其是展現魄力將河道內13.4公頃民地島徵收挖除,增加通洪面積,全部復建工程於100年1月15日完成。三處莫拉克風災嚴重淹水地區,經復建後,己通過99年凡那比、梅姬颱風及100年南瑪都颱風的考驗,未發生淹水災情及重大災害。
行政院重建會表示,非常感謝經濟部水利署努力及地方政府的協助,積極辦理各項復建工作,讓莫拉克颱風災後有關河川疏濬防洪治水工作快速完成,整體復建成果已獲得初步驗證,包括疏濬河道、建構堤防,在防汛期間,颱風、豪雨形成水患災害區域及面積大幅減低,保護河流兩岸民眾生命財產及沿河橋梁安全;疏濬砂石再利用,提供堤後流失農地回復交耕、養殖魚塭塭底改善復養,協助當地產業重建,讓莫拉克洪災重創地區民眾遠離淹水惡夢,重返安居樂業生活。

河川疏濬防洪治水滿意度整體調查

屏東縣高樹鄉舊寮堤防-航照圖-施工前施工後照片

屏東縣林邊市區-受災及復建後照片

高雄市旗山區旗山橋受災及施工後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