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展現莫拉克災後重建河川、堤防及疏濬的成果,推廣防災教育與強化防災作為,經濟部水利署於今(2)日假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走過風雨、成長蛻變」多元媒材發表會,有文字書寫形式的莫拉克災後重建專書、最新科技的3D動畫影片、還有多媒體互動的教學展示等,為不同的年齡層的民眾,提供最適合的資訊媒介,推廣防災觀念,以利民眾能掌握汛情,即時獲得防災預警。
水利署楊偉甫署長表示,極端氣候時代來臨,政府以「尊重自然、與水共處」的新思維設計各項防洪設施與建立防災體系,尤其對於防災觀念推廣與防災智能的提升,更是未來的重點工作。因此,水利署今年已與地方政府合作,在易淹水地區輔導成立近100個自主防災社區,並且開發行動水情APP及淹水警戒簡訊等結合各種行動載具的避災新服務,並藉由多元媒材的推廣,讓防災意識深植人心,降低水災威脅及可能造成的損失與破壞。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孫維新館長則提出幾項科學數據,來證明全球暖化對台灣的影響甚鉅,孫館長說,經統計台灣最近幾年的強降雨增加2倍,但是總雨量卻不變,也就是說,台灣會面臨下雨時就淹水,不下雨就會乾旱的威脅,面對自然環境的變遷,台灣民眾除了要改變生活習慣外,更重要的是提升防災避災的意識,科博館也將與水利署合作將防災的科學應用在生活中,讓民眾可以輕易取得防災避災相關資訊。
行政院重建會指出,籌設中的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博物館,以兼具防災教育(educate)、動態體驗的娛樂(entertain)及展示內容的豐富性(enrich)等3E功能為目標,水利署製作之莫拉克災後重建專書、防災3D動畫影片、還有多媒體互動展示等多元防災媒材,未來將完整保存在莫拉克災後重建博物館,以利防災教育推廣,並提供國內外各界參考運用。

作品一「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風雨—莫拉克風災重建的人與事」專書

經濟部水利署在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走過風雨、成長蛻變」多元防災媒材發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