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回首頁英文版  
 
重建新訊
認識重建會
重要會議
重建面面觀
  綜合規劃
  基礎建設
  家園重建
  產業重建
地方政府重建資訊
意見交流
賑災捐款
統計概覽
重建法規
常見問題
88重建掠影
資訊公開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八八重建報
社區電子報
災滿3周年重建成果
我的重建小旅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執行情形
家園重建管理系統
88心感動
劃定特定區域專刊
新聞稿照片集
災後重建出版品目錄
其它機構重建法規
台灣援助菲國海燕風災
重建快報
友善列印
101年5月3日總統出席「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三周年國際研討會-2012 SSMS國際研討會」致詞稿
2012/05/04

行政院重建會陳(振川)執行長、行政院楊(秋興)政務委員、各位海外來訪的貴賓、各部會代表、各位民間慈善團體代表、各位女士、先生,大家早安、大家好!
 
今天英九很高興受邀前來參加研討會。過去2年,我都親自參加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周年及兩周年的研討會,因為防災、救災是國家大事,在近年劇烈複合型災害頻傳之際,藉由研討會,能與國際社會持續交流經驗,精進改善策略,愈顯重要。
 
壹、極端氣候造成災害頻仍是各國不可迴避的課題,莫拉克風災即是明證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天然災害日益頻繁,極端氣候引發的災害規模更超出歷史經驗,對社會體系、經濟與生命造成重大損失。依據「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UNISDR)統計2010年全球因天然災害死亡的人數將近30萬人,是歷年(2000至2009年)的3.8倍。2011年全球各地災情不斷,從1月澳洲水災、2月紐西蘭地震、3月東日本大震災、4至5月美國龍捲風及水災、7月韓國牛眠山坡地災害、8至10月泰國洪災、到12月菲律賓山洪爆發,巨型災害頻繁發生,更形成複合性災害,使各國均蒙受重大生命財產損失。因此,如何減災、救災及重建,是各國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2009年8月8日,臺灣遭受莫拉克颱風嚴重衝擊,為臺灣中南部山區帶來2,854毫米的雨量,造成嚴重的災情,奪走了699條寶貴的生命,災損估計約新台幣2千億元,約當年國內生產毛額的1.6%,這就是極端氣候的鮮明事證。
 
貳、依據災害防救法,迅速啟動救災重建機制,感謝各界投入興建永久屋
 
面對如此巨大的災變,政府依據《災害防救法》,啟動機制,馬上辦理各項救災任務及搶修補給,隨即在災後7天成立重建會,並自年度預算移緩濟急,立即投入220億元辦理救災復原工作。旋於災後12天通過重建特別條例草案送立法院審議,立法院在災後20天三讀通過特別條例,3個月內通過1,165億元特別預算,使災後重建法制與財源俱備。
 
為善用民間資源與力量,政府在災後1個月內,就舉辦企業認養家園重建啟動活動,邀集各企業、NGO團體來協助重建。災後重建在國際關懷與國人無限愛心下,彙集251億元的善款,於災後半年即完成601間永久屋,目前已完成35處3,191間永久屋,受益人數超過萬人,展現臺灣人民面對世紀大災難,發揮堅忍毅力精神,努力達成向上重建家園的群體成果。在此,我要特別感謝來自世界各國及國內所有參與重建的民間企業與社會各界的愛心。
 
參、公私合作興建永久屋是重建史上的第一次,也值得向國際輸出
 
讓災民安居樂業是政府永不變的承諾,家園重建工作一開始即以興建「永久屋」安置受災民眾為政策主軸,由政府編列經費及透過特別條例簡化相關行政程序,快速取得土地,提供援建團體興建永久屋,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共同打造災民的新家園,並建立政府與民間合作的重建模式。
 
這次永久屋興建的公私合作模式是我國重建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值得與國際社會經驗交流的重要成就。我們希望臺灣不僅能照顧好自己,當行有餘力之際,還可對外提供援助。人道援助是臺灣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的最重要平台,中華民國希望在國際社會扮演「人道援助的提供者」,這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肆、重建過程加強溝通,實現任內完成小林村重建承諾
 
在莫拉克災後重建過程,政府持續與災民溝通,並充分尊重災民意見與意願,以小林村為例,分三處興建永久屋,分別於2009年2月11日、2011年1月15日及2011年12月24日,陸續完成大愛園區小林社區的66間永久屋、五里埔基地的90間永久屋及日光小林社區的120間永久屋,以及文化宗教傳承及安撫往生者的紀念公園皆已完成,也實現我於任內要完成小林村重建的承諾。
 
永久屋等各項硬體設施完成後,只是生活的開始,未來重建的工作重點在於促進後續產業、就業、文化、生活等,政府將結合各界力量,協助重建區居民的生活,達到安居樂業的目標。
 
伍、撤離得宜,加強演練,災損極小化
 
經歷了莫拉克颱風,讓我們深刻瞭解到「防災重於救災,離災重於防災」的重要,當瞬間面臨大量災害發生之前,必須提早將民眾撤離危險地區,當大部分的居民都安置在安全地區,救災便相對容易,即使財產損失再嚴重,日後都可以賺回來,但是寶貴的人命卻換不回來。
 
政府災防體系在莫拉克颱風災後已大幅度改變,為強化政府整體防救災能力,政府於2010年8月4日修正《災害防救法》,並設置常設性災害防救辦公室,且明訂國軍應主動投入救災。政府以「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及「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為理念進行災害防救,同時我也要求各縣市每年都要確實做好災害防救演練。這3年來,我也都親自出席行政院辦理的災害防救演習,見證中央與地方政府分工合作的顯著績效。
 
例如:2009年10月「芭瑪颱風」(總降雨量1528mm;1死),政府立刻啟動撤離機制,共撤離7,863人;2010年9月「凡那比颱風」(總降雨量1128mm;2死111傷)的撤離人數更多達16,584人,超過「莫拉克颱風」的13,374人,堪稱有史以來撤離人數最多的一次,但若沒有撤離,屏東來義鄉的死亡人數估計可能超過百人。
 
希望今天的會議能集思廣益,廣納各界意見,與國際相關單位赴重建區參訪及交流,並提供我們建議,使未來國際合作及防救災工作能做的更好。最後,預祝今天的研討會順利圓滿!與會貴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馬總統於國際研討會致詞

經驗傳承座談會
貓頭鷹
如何去永久屋
攜手重遊好山水
莫拉克卜拉米永續社區專專生微電影創作競賽
耀動與卜拉米與彩虹永續社區
文化種子
產業計畫
農業計畫
觀光計畫
社區培力計畫
福報
莫拉克聯合課程網頁
巡迴影展
重建區颱風災情通報專區
本會交通資訊
民間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