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屏東瑪家鄉的禮納里部落,自99年12月25日入住以來,因為地處環境優美,人文薈萃,逐漸的聲名遠播,每逢假日總是會有喜好大自然的人士造訪,有些遊客是經過朋友介紹,或循著重建會發送的「攜手重遊好山水」旅遊書來的,也有一些是不經意經過,被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部落風格吸引而來,尤以連結台24線至三地門、霧台鄉等原鄉,串起產業鏈結的最佳旅遊路線。
上周末,台大土木校友基金會特別規劃一系列行程,走訪屏東最大的永久屋基地及台24線原鄉沿線,訪賓們除以專業獨到的眼光全方位觀察外,工程專業人才更用關懷的角度來體會重建工程、安置、產業等項目的過程。一行人首站來到禮納里部落走訪,一探由政府、民間團體及部落族人共同打造的禮納里永久屋基地,除拜訪瑪家部落頭目,品嚐頭目招待的小米酒;欣賞大社部落頭目的古老收藏及分享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外,並親自觸摸到部落族人對文化傳承的努力,在好茶部落,巧遇天主教杜神父帶領教友,為興建中的教堂建築外牆砌上石版,好不感動;部落居民更有的把回憶家鄉的心情畫在屋牆;有的把祖先的英勇的風姿展現,家家戶戶將家屋外牆裝點得雋永有趣,饒富故事。
隨後,一行人前往台24線32K+890伊拉橋參訪,對這段下構採井筒式基礎、圓形墩柱;上構採預力混凝土箱型梁,共9跨橋長654公尺的山區橋梁工程給予高度肯定。後沿24線前往刻正推廣的霧台鄉香草種植區,負責輔導的屏科大林志忠教授親自為大家介紹推廣紅藜及香草種植的過程,及打造霧台成為優質養生村的願景。當日大家夜宿山上民宿,與民宿主人分享莫拉克災後心靈重建的歷程。隔日清晨,由部落耆老杜傳老鄉長領大家探尋著名的石板巷,聆聽耆老訴說部落人以石板凝聚社區的故事,訪賓們也對社區公約管理的方式營造出對環境的尊重,表示敬佩。隨後大家回到三地門鄉享用蜻蜓雅築特製原住民套餐,欣賞琉璃珠製作等知名文化產業,再驅車前往素有桃花源之稱的「吾拉魯滋」部落。這個甫於今年8月中旬落成的永久屋基地內,擁有一所以古調吟唱名聞遐邇的泰武國小,專家們讚嘆學校結合社區整體環境的建築風格,也以工程專業的角度提供精闢的見解。
行程中,重建會陳副執行長全程參與,也成為原鄉文化產業最佳代言者,重建過程中,從接觸到瞭解,進而深入原鄉文化,也讓重建工作更貼近族人需求;此次行程讓來賓們除了對既深且廣的原住民文化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外,也親眼看見政府對受災民眾的照顧與在重建工作投入的努力。在2天充實且感動的工程人關懷重建之旅過程中,就如來賓留下的心得:工程復建仍充滿挑戰,社區、心靈重建路途雖遙遠但已現曙光; 無論如何,都希望有更多的人持續關懷與投入。

台大土木校友在禮納里好茶懷舊棧前合影

台大土木校友基金會成員參訪台24線32K+890伊拉橋興建

台大土木校友聆聽禮納里族人對故鄉的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