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重建會為營造永久屋基地族群文化意象與文化地景重塑,協助原住民保留傳統建築技術與工法,特協調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南區職訓中心開辦全國首創石板牆面藝術工法培訓班,今(31)日在屏東縣瑪家鄉公所舉行開訓,典禮邀請行政院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南區職業訓練中心主任蔡力強、屏東縣政府勞工處處長林德輝、瑪家鄉公所鄉長陳生明、永達技術學院校長高文秀等來賓為現場24位學員鼓勵,職訓講師由峩塞、巴貴美等二位老師擔任,課程時數260小時,教導學員石雕與石板拼貼等技術及方法,預計3月31日結訓。
行政院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表示,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在政府劃定特定區域或安全堪虞部落中,必須遷居安置者有3/4是原住民,在遷居、遷村過程中,為保留原住民固有文化,政府推動永續社區並將文化元素融入永久屋中,而屏東縣霧台鄉、瑪家鄉及三地門鄉之魯凱族與排灣族,世居於氣候宜人之南台灣,且板岩露頭豐富之地區,其文化組織上已達社會分工、階級治理之大社會雛形,其建築型態系屬定居型、且依其社會階級配置與裝置其家屋,而建築主要素材係以石板材為主,儼然已成為該地區原住民部落之建築意象與文化地景。然經莫拉克颱風災後,該區域有8個部落受災嚴重或依規定必須集體遷村,經屏東縣府分別規劃安置於瑪家農場(禮納里)及長治百合等基地安置。為彌補永久屋及其基地缺乏文化元素之遺憾,重建會即大力推動該二基地公共設施及家屋之石板裝置案,然因石板採集事涉「土石採取」等相關規定,為協助民眾合法取得石板且符合部落文化所需,經多次邀集公路總局、水利署、水保局、林務局、屏東縣政府等單位及部落人士研商,以河川疏濬、野溪河道整治、公路旁崩落土石清理等工程非屬「土石採取法」管理範疇方式取得計畫所需之石板料源,重建會目前已協調公路總局載運約30立方公尺石材堆置於禮那里部落園區,作為職訓及公共設施裝置使用。
重建會鑑於傳統石板建築工法隨老工匠師之凋零漸趨失傳,或被現代方便之機具所取代,並考量重建過程中族人之生計,於是協調職訓局南區職訓中心開辦全國首班以傳統建築工法技術為課程之訓練,除了能增加部落居民就業機會外並可親自為遷居家園帶入文化資產。另該班所聘請之講師都是部落有實務經驗之耆老擔任講師,相信必能傳授傳統石板運用技術外、更能傳神描述石板在部落文化上之語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