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颱風災後心理(靈)重建工作執行即將屆滿3年,行政院衛生署、原民會、文建會、教育部及內政部為協助受災民眾早日走出陰霾,藉由關懷訪視、宗教、文化、音樂及社會工作等模式,持續提供民眾災後心理(靈)服務。依據衛生署98年到100年統計顯示,災區自殺死亡人數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顯示心理重建工作在相關部會的努力下,已有初步成效。今(5)日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特別假六龜高級中學舉辦「莫拉克風災3週年心理重建研討會」,交流與傳承災後心理重建實務經驗。
高雄市衛生局蔡龍居副局長致詞時表示,災後重建工作有賴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至今,惟災區民眾心理創傷非外人所能體會,仍需持續關注,希望藉由今日研討會將心理重建工作模式及經驗傳承,甚至套用到未來災難心理工作模式中。
行政院重建會家園重建處李政賢處長表示,政府深刻體認重建區民眾生計問題與心理重建息息相關,積極輔導重建區產業發展及媒合就業,持續推動各基地軟硬體工作,協助產業發展,以創造居民生計。同時也了解宗教對受災民眾心靈撫慰及支持重要,在永久屋基地的國有土地內規劃預留宗教集會所用地,目前已完成8處教堂供基地內民眾使用。並強調,在受災民眾陸續遷入永久屋的同時,應特別注意長期居住在部落內的老幼族群心理調適問題,適時給予關懷及輔導。在心理重建工作即將回歸常態服務的轉銜階段,各業務單位仍要兼顧重建區民眾的心理需求及服務品質。
霧台鄉部落健康營造中心專案經理杜惠蘭及台東縣金峰鄉衛生所護理長李雯玲均提到,原鄉部落心理重建工作的推動均面臨與外界團隊有語言、信仰、生活、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問題,無法落實,後續藉由招募在地志工及地方衛生所主任溝通把關下,將隔閡降到最低。也呼應行政院重建會因莫拉克受災民眾逾7成為原住民族,特別要求心理重建工作應充分尊重原住民文化、在地化服務及使用母語溝通等原則。
今日舉行的「莫拉克風災3週年心理重建研討會」,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邀請中央部會、災區6縣市衛生局、專家學者、民間團體等進行災後心理重建實務經驗交流及檢討,講題內容涵括心理、社會及精神醫療等多面向議題,藉以建立資源共享平台,強化災難心理衛生機制,現場除了以海報展示心理重建成果,並有重建區民眾的產業成果展示。此次研討會深入六龜重建區,並在張榮發基金會於災後援建完成啟用的六龜高級中學長榮教學大樓中舉辦,不僅別具教育意義,同時更讓所有與會人員對重建區的復建成果有更深刻的認識與體驗。

心理重建暨產業成果展

行政院重建會李政賢處長與會致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