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牡丹鄉東源部落因莫拉克颱風受創,在行政院重建會媒合下,台北市政府同意以善款協助重建區產業重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結合北市府善款及勞委會培力計畫兩項資源,完成陶藝、貼布繡及月桃編織三項工藝的育成中心的設置,於今(9)日上午舉辦「牡丹鄉東源部落人文生態產業育成中心計畫」成果展,邀請各界分享地方產業重新出發的喜悅。
活動當天由行政院重建會產業處陳德福處長、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吳爾敏專門委員、屏東縣政府原民處林依雯科長、牡丹鄉陳英銘鄉長、東源村賴光明村長以及部落陳美蓮大頭目等人出席共襄盛舉,以起火燒窯儀式揭開活動序幕,為部落藝術觀光產業發展共同發聲。
行政院重建會為協助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除積極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並結合民間NGO智慧與愛心協助產業重建,台北市政府在行政院重建會媒合下,匯集台北市民的愛心,以「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民間賑災捐款」勸募活動捐款經費,協助重建區產業重建,其中運用於屏東縣牡丹鄉東源部落「人文生態產業育成中心計畫」善款經費共計145萬2,933元。
陳德福處長表示,產業重建並非一蹴可成,需要長期時間投入與醞釀,當然社區是否有能量與自主能力來執行也是產業重建的關鍵,一年前的台北市政府以台北市民的愛心協助牡丹東源部落產業重建,發揮人溺己溺的博愛精神,對重建區確實發揮「雪中送炭」的效果,並逐步走向新的產業願景與目標,並強調今天所看到的並非只有新窯完成啟用,而是看到鮭魚返鄉的效應,完成工藝傳承的成就,尤其是離鄉多年的部落工藝家,將其多元的經驗落實在部落在地生根發展,這種精神讓人感動,期許有更多的力量發揮在地參與,為部落產業重建奉獻綿薄之力。
Zudweyi Ruvaniyao(廖光亮)計畫主持人表示,本身是屏東縣牡丹鄉東源部落在地人,從到外面學習陶藝到現在回到部落,以排灣人的思維理念,思考如何將文化藝術帶回家,透過行政院重建會媒合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資源,協助東源育成中心的設立,以東源部落中廢棄的小學做為文化藝術的創作出發點,補助柴窯興建、陶版機、練土機等設備,發展陶藝、月桃葉編織及貼布繡等文化藝術產業發展,並期望串連199縣道觀光資源,在有限的資源中藉由計劃的推動,凝聚部落社區自主力量,創造在地產業發展,進而傳承部落文化發展觀光,這是以離鄉多年對於原鄉部落產業的期許,道盡了遊子回鄉為部落做事的心境。
行政院重建會指出,育成中心計畫執行,主要以原住民傳統技藝第二專長培訓為重點,透過育成中心的成立,讓原民文化(如月桃編織、貼布繡及陶藝)得以傳承,為部落技藝人才奠定基礎,這項計畫不僅為部落產業,人文及生態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讓廢校多年的校園重新塑造新的生命與文化的起源,並藉此累積能量,發展東源部落自然生態旅遊,讓東源部落的美麗景觀、豐富工藝、文化傳承,能再度吸引遊客人潮,帶動當地產業發展。
柴窯點火儀式
部落產業成果作品
廖光亮介紹部落產品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