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回首頁英文版  
 
重建新訊
認識重建會
重要會議
重建面面觀
  綜合規劃
  基礎建設
  家園重建
  產業重建
地方政府重建資訊
意見交流
賑災捐款
統計概覽
重建法規
常見問題
88重建掠影
資訊公開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八八重建報
社區電子報
災滿3周年重建成果
我的重建小旅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執行情形
家園重建管理系統
88心感動
劃定特定區域專刊
新聞稿照片集
災後重建出版品目錄
其它機構重建法規
台灣援助菲國海燕風災
重建快報
友善列印
莫拉克災後心理重建轉銜 服務不打烊
2013/01/22

行政院衛生署、行政院原民會、文化部、教育部及內政部為協助莫拉克受災民眾早日走出陰霾,藉由關懷訪視、宗教、文化、藝術治療及社會工作等方式,提供民眾災後心理(靈)重建服務,至101年12月底已完成階段性任務。自102年起,衛生署災後心理重建工作轉銜至常態性整合型計畫辦理;內政部執行社區培力永續發展計畫,協助重建區社區建立自主重建力量。
 
莫拉克颱風災後,為避免受災民眾因災難產生的負面心理影響,預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精神疾病、自殺、物質濫用等問題之發生,衛生署提供受災民眾、罹難者家屬及救災人員精神醫療與心理衛生協助;原民會及文化部補助民間團體辦理宗教、文化、藝術各種類型活動,紓解民眾身心;內政部藉由生活重建中心的社會服務模式提供民眾諮詢、轉介;教育部則協助災區學生心理輔導;行政院重建會前後召開4次專案協調會議,聽取部會、地方及專家學者意見,調整政府部門心理重建工作的執行方向,使能更貼近重建區民眾實際需求,符合社會觀感。
 
截至101年12月底止,衛生署累計提供民眾關懷服務6萬9,289人次、追蹤高風險個案1,818人(持續追蹤95人)、個別及團體心理諮商與輔導1萬61人次、辦理社區心理(靈)健康營造、志工培訓、心理衛生教育宣導及教育訓練共計1,447場次;原民會「迎向晨曦‧活出喜樂」心靈重建補助計畫,補助118個民間團體辦理活動383場次,3萬3,852人次參與;文化部補助民間團體辦理演藝團隊藝文陪伴進駐計畫、兒童生活藝術輔導計畫、受災縣市扶助演藝團隊計畫及社區心靈陪伴計畫,培訓輔導人員及文化志工1,969人,累計參與活動人數逾39萬人次;教育部補助並督責地方政府,計召開209場次業務聯繫會議、辦理4場次輔導工作人員培訓課程、個案諮商8,211人次、團體輔導1,063團、辦理個案研討及專業輔導知能研習175場次;內政部於27處生活重建服務中心,提供心理服務1萬515人次。
 
此外,政府運用宗教力量協助民眾適應環境、撫慰心靈,在永久屋基地內的國有土地規劃有44間宗教集會所用地,目前已完成14間供民眾使用。另提供永久屋基地內的閒置土地或是租用鄰近的台糖或公部門土地約計17公頃,交由部落或管委會分配居民耕作,讓遷居民眾藉由農務操作親近土地,重拾生活重心,達到心靈療癒作用。
 
依據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重建區自殺死亡人數自98年以來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顯示心理重建工作在相關部會共同努力下已見初步成效。隨著莫拉克災後重建3年期滿,各部會階段性任務結束,102年起衛生署仍將透過常態性的「整合型心理健康促進、精神疾病防治及特殊族群處遇工作計畫」,持續追蹤高風險個案,並提供重建區民眾心理衛生服務。內政部為因應生活重建服務中心之轉銜規劃,102年起補助地方政府執行「莫拉克重建區社區培力永續發展計畫」至103年8月,協助社區建立自主重建力量。
 

 

老人憂鬱及自殺防治宣導(高雄市衛生局提供)

 

嘉義縣衛生局阿里山樂野村團體紓壓活動(嘉義縣衛生局提供)

經驗傳承座談會
貓頭鷹
如何去永久屋
攜手重遊好山水
莫拉克卜拉米永續社區專專生微電影創作競賽
耀動與卜拉米與彩虹永續社區
文化種子
產業計畫
農業計畫
觀光計畫
社區培力計畫
福報
莫拉克聯合課程網頁
巡迴影展
重建區颱風災情通報專區
本會交通資訊
民間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