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安置戶數最多、占地面積最大、規劃設計最充滿原住民風的轆仔腳三期(原民區)永久屋基地在今(20)日熱熱鬧鬧舉行動土,在尊重住戶原則下,現場並辦理部落名稱票選活動,由居民決定未來社區的名稱;在尊重鄒族文化的前提下,內部規劃有文化聚會所和文化觀光藝術館等特色建物,預期將會成為充滿鄒族特色的新社區、新亮點。
轆仔腳三期(原民區)永久屋基地占地9.2公頃,原屬台糖公司土地,經政府取得後,交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興建150間永久屋,用以安置來自阿里山鄉達邦村、山美村、里佳村、茶山村等7個村落符合資格的鄒族族人,為健全社區並尊重不同文化,政府斥資1億8,000多萬元進行公共設施建設,目前主要道路設施已初具規模,基地內規劃社區活動中心、入口意象、文化聚會所等,也將會陸續動工興建,讓社區更完善,住戶更有歸屬感。
行政院重建會顏久榮處長致詞時,首先謝謝紅十字會的援建及建築師的用心規劃設計,將房屋設計融入鄒族文化元素,模型屋的展出讓大家眼睛一亮,完成後更是大家駐足的焦點;社區尚規劃有文化聚會所和觀光藝術館、3處宗教用地,充滿鄒族文化藝術氣息,未來山上農特產品和藝術品可在此展示、銷售,再結合拓寬的台18線、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遊客中心、景觀大道的規劃,將觀光人潮帶入,這裡將成為原鄉部落的前哨站,吸引人潮再進入部落,發揚鄒族文化;轆子腳三期(原民區)為抬高基地高程,避免將來淹水,增加了填土工程,目前已大致完成,始於今日進行永久屋動土,永久屋的基礎將填入混凝土,深達原土層,使房屋基礎更為堅固,等待是值得的,相信在各單位協力合作下,永久屋會在明(101)年汛期前完成,讓鄉親在明年汛期時,再也不用擔心害怕,可在此安心居住,在此也祝福大家平安快樂,工程進行順利,永久屋如質如期完成。
典禮在高山青的歌聲、鄒族傳統舞蹈、狩獵舞中展開,部落耆老以傳統儀節祈福,由嘉義縣張花冠縣長、行政院重建會顏久榮處長、原民會夏錦龍副主委、紅十字會嘉義分會吳容輝會長、陳明文立法委員、嘉義縣議會張明達副議長、汪志敏議員、阿里山鄉陳明利鄉長、番路鄉羅銀章鄉長等嘉賓共同執鏟,為基地舉行動土,典禮在與會貴賓相互祝福聲及充滿喜樂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部落耆老祈福

鄒族傳統舞蹈

嘉賓執鏟動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