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小林村紀念公園石碑上的長詩,還是社區報「小林ㄟ代誌」,永久屋基地文化產業地圖原鄉寫真,都可以看到村民周金源的文字作品,周金源在莫拉克颱風後回到日光小林生活,他以文字回憶和紀錄小林村今昔的點點滴滴,周金源說他要「重做小林人」,雖然「寫父母的恩,一輩子都寫不完」,他希望透過自己的文字,陪伴在新故鄉重新認識的鄰居和朋友們,大家一起為小林的新未來打拼。
「從小認識的人都不見了…」,56歲的周金源,本來是在台中金融業服務,以前每個月都會回小林村探望父母和親友,但他熟悉的小林村消失了,如今提前辦理退休,回到日光小林社區「重做小林人」,原本彼此陌生的鄰居們,是從「你是某某某的兒子」「妳是誰誰誰的女兒」重新串起大家都是小林人的情誼,周金源說,要趁著現在還是壯年還有力氣的時候,多為家鄉做些事情,以前他只會寫公文,現在是多產的撰稿者,以前不會跳舞,現在參加大滿舞團,跟著年輕人跳出小林的感恩與活力。
周金源不擅電腦,所以他的手寫稿有厚厚ㄧ疊,「..卿卿我的愛,我願我愛隨著徐徐的風 親吻您們的臉頰 我願我愛化做漫漫的塵土 在你們身旁呢喃卿卿我的愛,我願我愛隨著徐徐的風 親吻您們的臉頰 我願我愛化做漫漫的塵土 在你們身旁呢喃..」這是他在小林村紀念公園的長詩片段,去訪談社區耆老周坤全,看著親叔叔在田中工作的孤單身影,他寫下了「農田是寂寞」文章。
莫拉克颱風四周年,周金源也寫了一封長信給父母,「…自從您們離世後,吃過竹筍,不論炒的、筍湯,都沒媽媽的味道,是否真少了親情與思念的味道…」,這手稿中的原子筆墨顏色有多處不同,周金源說,寫稿時自己情緒有起伏時,他會起身走走,或先找別的事來做,等情緒平穩時,再回來繼續寫。父母的恩一輩子都寫不完,等和父母聚首後,他就停筆了。
周金源也希望目前在三處新故鄉生活的小林人,能透過他的文字,紓解對親人和故鄉的思念,但是小林村有太多的傷心,周金源的文字會盡量展現生命力和未來性,他表示,鄰里間也是用陪伴和傾聽來彼此打氣加油。
行政院重建會表示,小林村民在政府及各界的協助下,陸續入住大愛園區內小愛小林62戶、五里埔小林90戶及日光小林120戶等。居民透過文化傳承、重編傳統舞蹈、社區環境的營造、手工創意產業等展開社區未來新願景。
離小林原址不遠的五里埔小林內設有傳承平埔文化的文物園區,包括公廨、向神座、活動中心、平埔文物館、北極殿、小林村紀念公園等設施,構成完整的五里埔文化園區。其中平埔文物館更為國內唯一保存平埔文化之設施,館內展示小林建村以來的發展過程,並以文物及影像說明平埔居家、節慶等文化特徵。鄰近亦設立了小林國小,藉由學童教育傳承平埔文化,讓文化永續扎根。
日光小林社區,則配合周邊永齡有機農場、美濃旗山商圈等,以區域整體活動,吸引觀光人潮,並朝慢活藝術村邁進,結合鄰近花田及香草田,發展手工創意產業如老梅膏、中秋月餅、手工皂等。居民並將平埔傳統舞蹈重新編排,成立大滿舞蹈團固定練習,以舞蹈維繫社區感情。小愛小林社區也有居民劉正義等人以共同經營方式生產「香菇鄉菇」,搭建數座傳統菇寮,生產黑木耳及香菇等,並朝農業觀光生產景點發展。非常歡迎民眾來體驗「愛在小林」永久屋基地的文化產業,可電洽台灣社區重建協會永久屋基地專案辦公室07-6776596。
周金源(左三)是大滿舞團成員
周金源把對小林的情感寄情文字
周金源的手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