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風災即將屆滿一年,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今(6)日下午假行政院新聞局新聞中心召開「重建希望 重建愛」周年記者會,除向社會各界說明各項重建工作進展,與大家共同檢視相關成果外,也希望藉此記者會向所有在場參與此次重建工作、出力甚多的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及企業代表等表達謝意。
重建會表示,震驚國際的莫拉克風災讓台灣經歷了艱辛的災後重建過程,經由政府各部門全力投入及社會各界的協助,重建工作迅速展開並有初期成果。但不可忽略的是,台灣在地震、颱風、水災的災害覆蓋率名列全球第一,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下日益顯著的極端氣候現象,未來面臨的天災考驗,將越來越嚴峻,因此教導民眾平時建立防災、備災、減災的觀念愈加顯得重要;「人定無法勝天」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危地不居」也是一個必須向住在危險地區的國人宣導的概念。
重建會指出,此次的災後重建工作是一項與時間賽跑的艱鉅任務,要趕在汛期、梅雨、颱風等任何可能造成災害的天災發生前加速進行災後搶修工程,避免二次災害。在相關單位的努力下,各項重建工作已略見成果。現階段工作重點也逐漸由初期災民「安」及「居」的基本需求,轉移至「樂」及「業」等長遠性、延續性的規劃。
在家園重建方面,永久屋已完工1,480間,受益人數近6,000人;在基礎建設重建方面,受創6大公路系統計128處、長達653公里、8處環島鐵路均於98年12月底前搶修完成,甲仙大橋、阿里山公路等重建指標工程均已提前完成,周邊地區的產業逐漸復甦中;在產業重建方面,蘭花已全數恢復、石斑魚復養亦達8成,相關單位除擬具一鄉一特色產業發展計畫外,也協助原鄉農特產品行銷,建立行銷網路平台,配合辦理多場災區農特產促銷活動,另外也以企業認養方式,媒合認養災區,來扶植災區產業發展。中央及地方政府也配合各永久屋社區規劃配套產業及套裝旅遊行程,就是希望能協助活化災區經濟,解決多數災民生計的問題。
對於近來引起諸多爭議的災區遷村議題,重建會強調,災後政府推動各項重建工作,均充分尊重災民遷徙與居住自由,不論是特定區域劃定,或是永久屋申請,均依法進行說明、諮商,並尊重災民個人居住選擇,絕無強迫原住民離開其原鄉或土地的事實或作法。不論災民選擇返鄉重建,或是選擇遷入永久屋,政府等同重視與關懷,也都會予以協助及照顧。
重建條例一開始即敘明災區重建應尊重該地區人民、社區(部落)組織、文化及生活方式,政府係以尊重部落歷史與文化角度看待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並提供完善的配套措施。重建工作一定會尊重各族群的主張意願,擴大原住民族的參與機制,強調原住民的主體性,盡量協助以原有的部落文化特色重建家園。
災滿周年不是結束,而是重建工作的一個檢驗點,災後重建是條漫長的不歸路,需要勇往直前的勇氣,需要堅持到最後一刻的決心與毅力,還需要更多的耐心與愛心。許多工作往往在初期遭遇許多困難與阻礙,但是日久見真章,只要是有益人民的事,政府就算遭到再大的誤解也要概括承受,並持續進行溝通協調。在風災將滿周年之際,重建會也自許,加快重建腳步,以希望與愛為災民建構一個安居樂業,得以重生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