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科會補助「八八水災災後社會心理復健工作模式之建立」整合型研究計畫,並於99年12月23日舉行記者會,部份民眾仍有疑問之處,特此補充說明如後。
計畫主持人政治大學心理系許文耀教授在記者會強調三點:
第一,依據在桃源鄉、那瑪夏鄉、寶來村等三個受災區訪問的結果,有55.4%表示滿意,44.6%受訪災民不滿意硬體(如交通)的復原情形,而造成不滿意的原因是這三個地區地處偏遠且地勢崎嶇,又加上天候因素導致交通道修復不易。這項調查反應正可以協助政府區辨需持續加強建設的地方。但這並不代表災民否定政府的重建工作,相反的,災民對政府在災區進行很多重建工作的成果給予肯定,例如有77%的原住民災民同意政府提供的災後社會福利輔助方案對其生活有幫助,另有80%的原住民同意政府提供的就業輔導對其生活重建有幫助。
第二,約有10.1%的災民有較明顯的憂鬱癥狀,但這不能解釋為患有憂鬱症,這只是代表這群災民是需要被「高度關懷」的一群人,有待災後復健體系密切注意並積極協助,幫助他(她)們早日克服災後癥狀。
第三,任何災難之後的重建工作與心理復原都需要經過漸進而漫長的過程,記者會中報導的是今年六月訪問的結果,代表災民在八八水災後不到一年期間的狀況。相對於九二一震災一般災民歷經四年多才逐漸克服災後癥狀的經驗,這也顯示八八水災災民的社會心理復建需要各界持續的關心與協助。
針對記者會中之提問,許教授以自身參與九二一震災與八八水災兩項災後心理復建計畫之經驗為例,說明他自己是小兒麻痺,行動相當不便,在九二一震災後仍然可以自行開車前往埔里災區進行研究。可是八八水災之災區地處偏遠,山區道路險峻,他無法獨力開車前往,必須藉由計畫團隊之成員幫忙,才能前往災區參與並協助災後的心理復建工作,從親身體驗可以充分理解遍遠災區災民的困境與期望。
計畫主持人許文耀教授是知名的臨床心理學家,從九二一震災到八八水災期間,積極投入對災民的心理復健工作長達十餘年,九二一震災後更曾自費拍攝紀錄片,並獲選為國科會成立五十週年之重要研究成果「科學50」之一,成就非凡。許教授及整合型計畫團隊成員在從事教學與學術研究之餘,仍熱心投入第一線及第二線發揮學術專長,直接參與台灣社會重大災難的災後社會心理復健工作,可視為學者貢獻社會的佳例,所從事的心理復建也是災後重建重要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