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回首頁英文版  
 
重建新訊
認識重建會
重要會議
重建面面觀
  綜合規劃
  基礎建設
  家園重建
  產業重建
地方政府重建資訊
意見交流
賑災捐款
統計概覽
重建法規
常見問題
88重建掠影
資訊公開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八八重建報
社區電子報
災滿3周年重建成果
我的重建小旅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執行情形
家園重建管理系統
88心感動
劃定特定區域專刊
新聞稿照片集
災後重建出版品目錄
其它機構重建法規
台灣援助菲國海燕風災
重建新訊
陽光屏東部落格-打造水與綠生態美學空間
2013/04/02

 由縣府經過多年規畫、評估的大潮州人工湖,三月廿九日在林邊溪上游的來義鄉丹林吊橋旁舉行動土典禮,兼具治水、養水及觀光效益,更是國內首座地下水補注湖的設置工程。這是屏東在國土復育及水資源保護工作重要的進展,更是打造安全生活環境的重要工程。

 
大潮州人工湖開發基地位處來義、萬巒與新埤鄉交界,占地三百公頃,將分成疏水、取水、湖區、固床等工程進行,總工程費十四億元,第一期五十八公頃,預定明年底完工。
 
人工湖計畫攔截林邊溪暴雨期洪水及平時流量,經沉澱後補注地下水,待地下水位提高,預估十年後,每年可提供六千萬噸自然湧泉、地下水位提升五公尺,將可解決林邊、佳冬地層下陷問題。
 
那天我特別拿出一張日治時期的六堆古地圖,說明當地水系的歷史變化。從古地圖可見,現在人工湖開發基地附近,過去被稱為「畚箕湖」,是周邊河流彙聚之處,蘊藏大量地下水,但隨時代開發已阻斷涵養水資源功能,人工湖設置就是要將豐水期溪水留下來,涵養地下水層。
 
補注地下水目的,不是要讓養殖業者再多抽地下水來飼養,重要的是環境、水資源教育,灌輸大家水資源有限及共用的觀念,也要發揮環境正義,尊重在地居民的生存權。
 
未來大潮州人工湖將結合周邊的平地森林遊樂區,打造最美麗「水與綠生態美學空間」成為南台灣旅遊地標,帶動新一波觀光發展動能。

資料來源 :中國時報
經驗傳承座談會
貓頭鷹
如何去永久屋
攜手重遊好山水
莫拉克卜拉米永續社區專專生微電影創作競賽
耀動與卜拉米與彩虹永續社區
文化種子
產業計畫
農業計畫
觀光計畫
社區培力計畫
福報
莫拉克聯合課程網頁
巡迴影展
重建區颱風災情通報專區
本會交通資訊
民間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