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長賴清德15日視察北門區海埔養殖區3號至4號排水路改善工程,並參觀石斑魚白身苗繁殖場及聽取養殖業者心聲。賴市長表示,面對中國大陸的養殖業競爭,市府會盡力協助養殖漁民開發新市場,以保障漁民生計。
台南市府表示,北門海埔養殖生產區的原進排水路土堤,於莫拉克風災期間受損嚴重,護岸強度不足,加上連續豪雨沖刷,進排水路護岸嚴重崩塌,兩岸魚溫至少退縮5公尺以上,市府為了協助養殖業者改善養殖環境,今年向漁業署爭取約9950萬元經費,改善進排水路。
台南市府表示,本工程位於北門海埔養殖生產區西側連接3號至4號水閘門間,第一期工程已於11月25日開工,預定101年3月底竣工。第二期工程經費為4950萬元,預定101年5月底完工。
台南市府表示,南市沿海養殖魚塭面積14953公頃,為全台最大,轄內設有北門海埔、北門保安、北門雙春、北門南興、七股國安及六甲、官田六官等6個養殖專區,面積2616公頃,佔全市養殖面積17.5%,其中北門海埔養殖生產區面積約450公頃,以石斑魚白身育成為重點產業。
台南市府表示,依據99年統計,全台石斑魚養殖面積,南市830公頃約佔40.7%,其中以石斑魚白身苗的繁殖為主,為全台第一。全台石斑魚產量11354公噸,南市2197公噸佔19.3%,為全台第三。石斑魚成魚約80%外銷,主要銷往日本、中國大陸及香港。
賴市長表示,北門區海埔養殖區3號至4號排水路改善工程,目前施工進度約16.03%,比預定的5.8%超前,完工後,可降低漁塭溢淹情形,避免颱風豪雨造成無法順利排水,也能提供排水路兩側約60公頃養殖漁塭穩定的排水。
賴市長表示,市府也輔導6戶石斑魚養殖漁民,取得產銷履歷認證TAP認證,同時將協助業者開拓外銷市場。過去台灣的石斑魚多銷往日本、中國大陸和香港,但目前中國大陸的石斑魚養殖數量大為提升,而養殖石斑魚的成本也僅台灣的1/3。建議養殖漁業者於開拓新市場、養殖技術上應相互交流協助,以合作關係取代競爭關係,藉以打響台南市養殖生產專區的名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