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杉林大愛園區第二期永久屋日前完工,入住的有250戶,昨天舉辦入厝茶會,園區內的民族大愛國小主體也將在10月底完工,下學期開課。居民表示,搬到山下更安全。
「山下沒有他們想像中的不適應」,慈濟基金會指出,第二期永久屋居民以那瑪夏和六龜等地為主,有原住民家族一周返山上家、一周到第一期永久屋的親戚家「試住」,發現除了氣候外,沒有想像中的不適應,於是在開放申請後,補申請了第二期的屋子。
家在那瑪夏區達卡努瓦里民王東明表示,田都在山上,還是得常回去看看,不過搬到山下比較安全,未來民族大愛國小開課後,孩子也可以在社區中念書,「這樣對孩子比較好啦」,一切都是為孩子好。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指出,杉林園區是全球第一個生態社區,未來也會繼續發展手工文創品,讓住民能在園區安心定居。
高雄市長陳菊表示,未來重建重點在提供居民生存機能與工作機會,並規劃在高雄蓮池潭物產館販售這些園民所製的手工文創產品。
大愛電視台譽董事長杜俊元轉讀證嚴法師祝福信,鼓勵住民用虔誠歡喜的心入住園區;入厝茶會上,林碧玉將象徵52個國家愛心的永久屋模型送給陳菊,再由陳菊將永久屋送給二期住戶代表,一手接著一手,傳遞慈濟的大愛長情。
活動最後第一期住民和第二期住民一起搗米、搓湯圓,代表「圓圓滿滿一家親」,濟基金會並致贈每位鄉親「平安」湯圓;昨天有不少搬入第二期永久屋的住民著手整理新居,小朋友在旁跑來跑去,四處到同學家「串門子」,居民也開始和鄰居認識,敦親睦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