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回首頁英文版  
 
重建新訊
認識重建會
重要會議
重建面面觀
  綜合規劃
  基礎建設
  家園重建
  產業重建
地方政府重建資訊
意見交流
賑災捐款
統計概覽
重建法規
常見問題
88重建掠影
資訊公開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八八重建報
社區電子報
災滿3周年重建成果
我的重建小旅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執行情形
家園重建管理系統
88心感動
劃定特定區域專刊
新聞稿照片集
災後重建出版品目錄
其它機構重建法規
台灣援助菲國海燕風災
重建新訊
飽嚐歲月刻痕 漂流木迎接新生命
2009/11/27

「它們很可憐,我只想給它們一個歸宿!」山崩地裂後,無數的古樹、巨木,被洪水帶離山區,歷經巨石撞擊、洪水鉋削,橫躺在百公里沙灘上,但有的透過藝術家創作,找到了家。

莫拉克颱風在台東山區降下豪大雨,造成向陽、延平、大武山區嚴重坍方,林務局人員形容「山頭變成癩痢頭」。豪大雨同時導致台東大小溪流暴漲,被連根拔起的樹木,跟著滾滾洪水經過高山、峽谷、進入溪床,沖入大海,又被大浪打回陸地。

台東從大武海邊到金樽漁港,連綿近百公里海邊,都是漂流木,「沙灘變成木灘」;富岡港從港內到港外鋪滿了漂流木,「一輩子也沒看過,太驚人」,許多民眾趕到海邊觀看奇景。林務局台東林管處評估,台東境內的漂流木超過20萬噸,光是富岡港就有2萬噸。

一望無際的漂流木,大的比4 個汽油桶還大,小的則是樹形漂亮;在滾石鉋削、洪水淘洗下,樹幹「去蕪存菁」,去掉不必要的枝枝節節,只留下千年歲月的淬鍊,讓人感覺更加蒼勁有力;還會發出陣陣的香味,尤其在海風吹拂下,檜木、牛樟、杉木的香氣隨風撲鼻,讓人心曠神怡。

再度回到陸地的漂流木,靜靜地躺在沙灘、溪床上,台東大學幫它們找個家,在知本校區內成立「漂流木藝術公園」,邀請邀卑南族射馬干部落頭目哈古進駐,幫漂流木雕鑿新生命。

哈古說,這些漂流木來自原住民的聖山大武山,有祖靈附著,因此他雕刻的主題就是卑南族的神話和傳統生活,讓祖靈親自說自己的故事,傳承自己的文化。

台東美學館和台東林管處合作,也一起幫漂流木找到家,舉辦系列活動,包括漂流木雕刻創作和裝置藝術創作,邀請吳炫三等國內外大師,賦予漂流木生命。

台東美學館長林永發說,漂流木天成的「傲人骨架」,是它表達美麗的方式,那是顛簸巨痛之後的重生與蛻變心情。經過藝術家的創作,創造實用、教育及環保的價值,邁出後山新藝術運動里程碑。

台東林管處長張彬說,這些千年神木走過生死輪迴,經過藝術家的手,又展現新的生命,找到了新的家。

排灣族雕刻師王信一,最早幫漂流木找家,他在台東市岩灣山區獨自創作。他說,「漂流木很可憐,我只是想要給它們一個歸宿」。沒有生命的木頭,在他的巧手下,蛻變為公主與勇士。

王信一4 座巨型木雕,包括巴冷公主、排灣獵人、鄒族勇士、客家少女。他說,莫拉克颱風不僅人類流離失所,還有上千萬的樹木,從森林一路被沖到海邊,「這些漂流木被迫離開落地生根的高山,堆積在海邊,它們實在很可憐」,希望賦予這些木頭新的生命。

除了藝術家幫漂流木找家外,從外縣市湧入台東的漂流木撿拾者,也幫漂流木找到家,有人將漂流木帶回家做成實用的桌椅和裝飾品,有人將漂流木賣給木材商,台東市民楊卿勇撿到1棵漂流木,樹幹長逾6米,直徑2.1米,樹頭直徑3.4米,看到的人都說「這是最大的漂流木」、「樹齡超過千年」,最後他賣給嘉義的商人。

飽嚐歲月的刻痕,又經過生死輪迴的漂流木,陸續找到家,迎接新的生命。

資料來源 :中央社
經驗傳承座談會
貓頭鷹
如何去永久屋
攜手重遊好山水
莫拉克卜拉米永續社區專專生微電影創作競賽
耀動與卜拉米與彩虹永續社區
文化種子
產業計畫
農業計畫
觀光計畫
社區培力計畫
福報
莫拉克聯合課程網頁
巡迴影展
重建區颱風災情通報專區
本會交通資訊
民間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