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回首頁英文版  
 
重建新訊
認識重建會
重要會議
重建面面觀
  綜合規劃
  基礎建設
  家園重建
  產業重建
地方政府重建資訊
意見交流
賑災捐款
統計概覽
重建法規
常見問題
88重建掠影
資訊公開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八八重建報
社區電子報
災滿3周年重建成果
我的重建小旅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執行情形
家園重建管理系統
88心感動
劃定特定區域專刊
新聞稿照片集
災後重建出版品目錄
其它機構重建法規
台灣援助菲國海燕風災
重建新訊
薪傳部落文化東縣八校藝起來
2011/11/29

臺東縣日前舉行「校園薪傳.藝起展風華」原住民族表演藝術成果公演,由縣內八所藝文特色示範國中小的學生,透過音樂、舞蹈、戲劇等形式,呈現「一校一藝」的地方藝文發展特色。其中賓茂國中將部落遷移歷史融入歌舞劇,以東排灣母語吟唱古謠,並邀請賓茂國小學童和社區人士參與演出,感受先人智慧、傳承部落歷史。

文化處表演藝術科指出,八所藝文特色示範學校分別是信義、安朔、太平、介達、加拿國小,以及賓茂、卑南和新生國中,有的以歌舞展現原住民文化,有的指導學生學習竹鼓、竹鐘、排笛、杖鈴、旮亙等原住民竹製打擊樂器,希望將原住民藝術推向國際舞臺。

賓茂國中母語教師呂美琴表示,歌舞劇介紹荷蘭時期位在金崙流域的VAVIKAR部落,因與荷蘭人交易觸怒祖靈,引來病毒,迫使族人遷徙到歷坵、金崙、賓茂等部落的歷史。她說,劇中結合八八風災的啟示,讓觀眾感受先人順應和尊重自然的智慧。

扮演巫師的賓茂國中學生溫翠蘋說,演到部落遭病毒侵害,必須離開故土的無奈時,心裡就鼻酸,也為族人面對不確定未來的勇氣而感動。學生胡彩鳳也說,自己飾演一位被迫要拋下生病孩子到其他地方的媽媽,一想到這樣的情境,加上哀傷的背景音樂,讓她忍不住紅了眼眶,體會到部落歷史和自己緊密結合。

八校學生的舞蹈和歌聲,展現卑南、排灣、阿美、布農等多族群的神話故事和節慶祭儀等文化,讓大家感受到校園薪傳文化的力量。

資料來源 :國語日報
經驗傳承座談會
貓頭鷹
如何去永久屋
攜手重遊好山水
莫拉克卜拉米永續社區專專生微電影創作競賽
耀動與卜拉米與彩虹永續社區
文化種子
產業計畫
農業計畫
觀光計畫
社區培力計畫
福報
莫拉克聯合課程網頁
巡迴影展
重建區颱風災情通報專區
本會交通資訊
民間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