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回首頁英文版  
 
重建新訊
認識重建會
重要會議
重建面面觀
  綜合規劃
  基礎建設
  家園重建
  產業重建
地方政府重建資訊
意見交流
賑災捐款
統計概覽
重建法規
常見問題
88重建掠影
資訊公開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八八重建報
社區電子報
災滿3周年重建成果
我的重建小旅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執行情形
家園重建管理系統
88心感動
劃定特定區域專刊
新聞稿照片集
災後重建出版品目錄
其它機構重建法規
台灣援助菲國海燕風災
重建新訊
聯合國官員:亞太災害發生恐更頻繁
2009/10/02

亞太國家近來接連地震、水患,聯合國主管人道主義事務副秘書長霍姆斯指出,全球70%重大天災皆發生亞太地區,未來恐愈加頻繁,更凸顯救災、預警、因應氣候變化的重要性。

針對印尼大地震,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災害評估與協調處(UNDAC)派遣專家組成小組,日內可望抵達印尼進行救災評估,做為人道救援依據。

霍姆斯(John Holmes)表示,亞太地區發生天然災害頻率高,最近幾起熱帶風暴、洪水、地震、海嘯等,造成民眾死傷及財產損失無數。

他說,聯合國將與區域組織及國家政府合作,加強在亞太區域各國建立預警系統及應變機制,儘可能減少災害的衝擊。

霍姆斯預測,雖然無法將災害發生全歸與氣候變化有關,但未來總體趨勢是類似災害發生將愈加頻繁,有必要加強減災工作,因應氣候變化則是努力目標。

聯合國亞洲暨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執行長海澤(Noeleen Heyzer)也說,氣候變化將導致極端天氣增多,亞太地區的風險尤其大。

她指出,大自然不會遷就官僚體系,國際社會必須擱置分歧,全力在年底哥本哈根達成新的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協議。

自9月26日以來,菲律賓、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先後遭到熱帶風暴重創,而位於南太平洋的薩摩亞及群島附近海域也出現海嘯,印尼蘇門達臘日昨更發生大地震,遇難人數已超過千人。

資料來源 :中央社
經驗傳承座談會
貓頭鷹
如何去永久屋
攜手重遊好山水
莫拉克卜拉米永續社區專專生微電影創作競賽
耀動與卜拉米與彩虹永續社區
文化種子
產業計畫
農業計畫
觀光計畫
社區培力計畫
福報
莫拉克聯合課程網頁
巡迴影展
重建區颱風災情通報專區
本會交通資訊
民間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