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回首頁英文版  
 
重建新訊
認識重建會
重要會議
重建面面觀
  綜合規劃
  基礎建設
  家園重建
  產業重建
地方政府重建資訊
意見交流
賑災捐款
統計概覽
重建法規
常見問題
88重建掠影
資訊公開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八八重建報
社區電子報
災滿3周年重建成果
我的重建小旅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執行情形
家園重建管理系統
88心感動
劃定特定區域專刊
新聞稿照片集
災後重建出版品目錄
其它機構重建法規
台灣援助菲國海燕風災
重建新訊
臺博館「認識臺灣天然災害特展」即日起開展
2009/12/11

2009年是921震災的第10週年、八七水災50週年,為了能提醒國人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進而能夠達到減災及預防的目的,由文建會所屬之國立臺灣博物館主辦,內政部消防署、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合辦,臺北市政府消防局、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協辦之天旋地轉~認識臺灣天然災害特展」,即日(11日)起至99年5月30日止於臺博館展出,展覽以台灣常見的天然災害:颱風及地震為主題,尤其是令人難以忘懷的莫拉克風災及九二一震災,介紹其成因、直接及衍生的災害、及其預防方法等。

國立臺灣博物館蕭宗煌館長於開幕典禮中表示,八八水災後為了幫助小林村復建,他到甲仙鄉勘災,親眼看到許多橋樑毀壞,對於天然災害的力量感到無比震撼,因此回館後即立刻調整最近的檔期策劃這項展覽,希望藉由這項展覽讓觀眾對此議題能有更深層的探討,並透過教育推廣活動與導覽說明,讓臺灣的小朋友們慢慢建立概念,關心我們所屬的環境,關切地球暖化與減碳的議題。

經濟部水利署楊偉甫署長致詞時則表示,臺灣因為地理環境的關係,容易暴露在三種以上自然災害的比例在世界上名列前矛,因此經常遭受非常多生命財產的傷亡與損失,如果災後的處理、應變不夠迅速,災害損失就會非常嚴重。尤其從98年起,臺灣面臨前所未有的苦旱狀況,但是八月八號莫拉克颱風三天之後,卻又面臨前所未有的複合性災害,他強調從未見過漂流木塞滿了整座河谷,山崩地滑造成史無前例的浩劫。但是目前卻因為颱風過門不入,現在又在進行抗旱作業。他語重心長的說「人不能勝天,而是要順天」,強調在氣候變遷非常明顯、天然災害威脅巨大的狀況之下,國人都需要重新的適應,他期待這項特展能讓參觀的民眾了解天然災害的防範已經非常迫切,每個人都要做好準備,才能把災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劉說安主任也肯定臺博館的用心,他說因為八八水災降雨量高達三千毫米,沒有現有的工程可以提前預防,只能盡力減災。但是近年來的氣候極端現象已形成嚴峻的挑戰,政府應投注更多的資源正視地球暖化。他並提出多項對於政府決策的建言:第一是呼籲政府立刻成立因應氣候變遷行動辦公室,整合各部會提出氣候變遷調適計畫,考慮環境負荷;第二是提高負責防災機構的層級,因為目前權責太低,難以跨部會協調;第三是推動國土整合監測系統建置,包括地理、水文、氣候、風災資訊等,建議都可以充分運用與發展太空及遙測科技,以完成地震、淹水、土石流等國土脆弱公告,規劃與監測防災體系的關鍵環節,體認天然環境與保全對象的動態本質。劉主任認為這項天然災害特展就是在持續推動科普教育,希望災防教育未來能做得更好。

臺博館位於臺北市襄陽路2號(228和平公園內),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週一休館),國定假日照常開放,全票20元、半票10元。民眾如欲查詢詳情,可上臺博館官網http://www.ntm.gov.tw/、或電洽(02)2382-2566查詢。

資料來源 :行政院文建會
經驗傳承座談會
貓頭鷹
如何去永久屋
攜手重遊好山水
莫拉克卜拉米永續社區專專生微電影創作競賽
耀動與卜拉米與彩虹永續社區
文化種子
產業計畫
農業計畫
觀光計畫
社區培力計畫
福報
莫拉克聯合課程網頁
巡迴影展
重建區颱風災情通報專區
本會交通資訊
民間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