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回首頁英文版  
 
重建新訊
認識重建會
重要會議
重建面面觀
  綜合規劃
  基礎建設
  家園重建
  產業重建
地方政府重建資訊
意見交流
賑災捐款
統計概覽
重建法規
常見問題
88重建掠影
資訊公開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八八重建報
社區電子報
災滿3周年重建成果
我的重建小旅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執行情形
家園重建管理系統
88心感動
劃定特定區域專刊
新聞稿照片集
災後重建出版品目錄
其它機構重建法規
台灣援助菲國海燕風災
重建新訊
市區災情 防颱新課題
2010/09/21

高高屏受颱風重創,出現嚴重的淹水災情。觀察這一次風災期間,降雨名列前矛的雨量站,超過半數以上都是平地測站,除了淹水常客屏東濱海地區外,高雄縣市出現嚴重災情。觀察高雄地區的災情,從 2001年迄今,一共出現三次劇烈降雨,分別是潭美、莫拉克及凡那比颱風。顯示颱風產生的頻率有增加趨勢,市區防洪及排水,恐怕需要新的思維。(彭群弼報導)

高高屏地區再度遭到水患侵襲,除了屏東林邊等淹水的「老面孔」之外,高雄都會區出現普遍性淹水災情,讓當地民眾抱怨不已。事實上,觀察凡那比颱風侵襲期間的降雨排行榜,18/19號兩天,累積雨量前一百名的雨量站,超過一半以上,幾乎都是位處平地,海拔高度在一百公尺以下的雨量測站。

高高屏不少市區或市郊的鄉鎮,都列名其中,例如:雨量排行榜的第三名:岡山下了947毫米,打破莫拉克風災的紀錄,成為雨量站設立18年以來的最大降雨量,屏東市726毫米,鳳山653毫米,左營598毫米,這些雨量,幾乎都集中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出現,部分雨量站也出現時雨量超過一百毫米。

短時間的劇烈降水,導致排水系統失靈,再加上河川排洪受到農曆滿潮影響,大量的雨水宣洩困難,成災幾乎是極短的時間內就出現,一直到颱風離開的隔天,仍有不少地區仍然泡在泥湯裡,尚未脫困。

回顧高雄地區過去十年的風災紀錄可以發現,從2001年七月十一號的「711」水災,迷你颱風潭美在高雄地區,極短時間內對高雄地區慣進大量降雨,都會區無法排水,大樓地下室成了水庫。去年的莫拉克,高雄氣象站也觀測到驚人的雨勢,再加上這一次的凡那比,換言之,十年不到的時間,就出現三次颱風帶來異常的降水,成災的頻率越來越高。

如此一來,都會區的排水及防洪思維,恐怕要重新檢討,特別是排水、下水道系統對於瞬間劇烈降雨發生時的承受能力,恐怕都要面臨重新思考。所謂的五十年洪水週期,如今竟然在十年當中出現三次,降雨的規模所導致的災情及範圍都有擴大的跡象,氣候變遷下,劇烈性天氣發生的頻率似乎有提高的趨勢,去年的莫拉克颱風,生聚教訓,針對偏遠山區,已經有了一套有效的因應策略,提早預警部屬,從寬撤離行動,避免孤島再現。

但凡那比颱風似乎又再提醒大家,都會區的防災,應該有完全不同的思維邏輯,更重要的是,需要從基本功做起:從都市的規劃,防洪設計及規範,排水系統的投資,法規的修訂等等,恐怕都必須重新來過。
 

資料來源 :中廣新聞網
經驗傳承座談會
貓頭鷹
如何去永久屋
攜手重遊好山水
莫拉克卜拉米永續社區專專生微電影創作競賽
耀動與卜拉米與彩虹永續社區
文化種子
產業計畫
農業計畫
觀光計畫
社區培力計畫
福報
莫拉克聯合課程網頁
巡迴影展
重建區颱風災情通報專區
本會交通資訊
民間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