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風災將屆滿兩周年,總統馬英九昨天說,在全球氣候變遷中,台灣隨時有可能淪為重災區,他以十六個字歸結整個風災處理過程,是「預防不足、救援吃力、安置快速、重建妥速」,強調未來面對自然災害時,應是「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
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與高屏地區大專校院八八災區重生聯盟,昨天在中山大學舉行了「創新.協力.永續家園—莫拉克颱風災後家園重建與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
馬總統有備而來,將近期颱風疏散撤離情形製成表格,讓數字說話。莫拉克颱風造成六百九十九人死亡及失蹤、重傷四人;芭瑪、萊羅克、莫蘭蒂、凡那比、梅姬颱風及今年的七一八豪雨,都因為撤離得宜,有效減少或無人傷亡。
他指出,莫拉克風災時,國軍等單位救災並不慢,只因沒做好預先撤離工作,增加救援的困難度。
他說,當時若在橋未斷前撤離災民,只要幾輛遊覽車就夠了,就無需出動比一場戰役還多的五千多架次直升機。
「在全球氣候變遷中,台灣隨時有可能淪為重災區。」馬總統說,八八水災帶給台灣重大災害,也給我們深刻反省的機會,從災難的預防、救援、安置與重建經驗,發展出一套策略,「那就是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
馬總統認為在台灣,颱風怕的不是風而是雨,不能等到雨來了才走;過去就是無法做到超前部署,未來應該要「料敵從寬、禦敵從嚴」,而且是「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
八八水災將屆滿兩年,馬英九肯定災後重建妥速。他表示,政府以「離災不離村」原則興建永久屋安置災民,永久屋興建進度已達九成,明年初應可全部完工。未來會逐步落實「彩虹永續社區」,持續社區軟體面的重建,包括就業、就學、文化、心靈、社區再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