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1日在行政院防災整備會議中表示,未來颱風警報發布,國軍將先進駐警戒區待命,其餘國軍完成編組,第一應變隊在災害發生10分鐘內出發,第二應變隊在3個小時內出發。
國防部次長黃奕炳表示,國軍在88水災後進行檢討,未來協助防災、救災有變革,首先是派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人員的位階將提升,並增派幕僚人員,執行協調部會、機具和人員派遣及新聞發布等任務。
黃奕炳表示,當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提升到一級開設時,國防部也將同步開設,對各作戰區情況進行回報;各縣市災害應變中心原有的國軍連絡官的軍階,也將提升到中校以上,各鄉鎮市公所也會有國軍連絡人,颱風時各負責人員直接向縣市政府或鄉鎮市公所災害應變中心報到。
他指出,國軍參與災害防救,將依作戰區劃分,依類別和各縣市地區的特性,統一運籌專用部隊,而且在防救的重點工作在「預置兵力」,規劃預置兵力數約有6000人以上。
各區預置兵力方面,黃奕炳表示,花東將預置約400 人,發電機、抽水機等共57部;北部地區預置兵力約3000人,中型輪車、兩棲突擊車、橡皮艇等共90部;南部地區預置兵力約2000人,抽水機、挖土機、中型輪車等共168部;中部地區預置約1700人,各式機具共38部;澎湖、馬祖和金門等外島也有相關措施。
國防部表示,其餘國軍可以運用的兵力,也將編組成第一應變隊和第二應變隊,應變隊在災害發生後,立即出發進行搶救任務,第一應變隊在災後10分鐘內出發,第二應變隊在災後3小時內出發。
國防部指出,軍方調查各縣市閒置軍營和可用營區,在22個縣市規劃出34處「天然災害收容中心」,約可收容1萬4000餘人,可供收容遭強制撤離的居民或是安置災民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