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回首頁英文版  
 
重建新訊
認識重建會
重要會議
重建面面觀
  綜合規劃
  基礎建設
  家園重建
  產業重建
地方政府重建資訊
意見交流
賑災捐款
統計概覽
重建法規
常見問題
88重建掠影
資訊公開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八八重建報
社區電子報
災滿3周年重建成果
我的重建小旅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執行情形
家園重建管理系統
88心感動
劃定特定區域專刊
新聞稿照片集
災後重建出版品目錄
其它機構重建法規
台灣援助菲國海燕風災
重建新訊
極端氣候成常態 學者建議順應自然 整合治水工作
2010/10/23

梅姬颱風帶來的豪雨重創台灣東北部地區,蘇花公路災情慘重。學者今天(23日)在遠景基金會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中表示,台灣地理位置特殊,氣象現象多變,極端氣候已經成為常態,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必須順應自然、趨吉避凶;而政府更要做好內部通報、協調的整合工作。

梅姬颱風重創蘇花公路,修復至少需要1個月,慘重的災情也成為與會學者討論的焦點。台灣大學副校長陳泰然23日受訪時表示,莫拉克風災後,馬英九總統強調國軍超前部屬、預置兵力,在凡那比風災還有這次的梅姬颱風都發揮一定救災功效。陳泰然表示,但是台灣地理位置特殊,天氣受到海洋、大陸,以及中緯度和熱帶等因素交互影響,類似這次梅姬颱風的強降雨以後會不斷發生,更可能不斷刷新降雨紀錄,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與民眾都要順應自然、趨吉避凶。他說:『(原音)我們還是應該試著去調適它,所以以前我們談到說幾年的載限率,但是現在一直破紀錄,談到200年(防洪標準),但是 200年,一方面也會想到說,你這樣的話是不是夠經濟?所以有一些也要去平衡,到底怎麼樣才比較合理、比較合算。』

台北縣前副縣長、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李鴻源也說,極端氣候已經成為常態,幾次的水災凸顯台灣耐災能力不足,政府已經編列新台幣4千億元的經費治水,只是錢沒有花在刀口上,政府在救災、治水的整合工作也需要加強。他說:『(原音)當氣象局說宜蘭會下1200毫米的時候,怎麼可能說蘇花公路還允許讓車子進去?為什麼沒有人去把氣象局的資訊,跟水利署的資訊,跟水保局的資訊全部整合在一起,做出一個通盤的防災動作?不是沒花錢,不是我們不懂,而是沒有人真正站在一個制高點,幫台灣找出一個方向,然後讓每一個部朝他自己的方向往前走。』

關於蘇花替的興建,李鴻源表示,現在並非討論是否要興建蘇花替的最好時機,長隧道施工和救災都很困難,同時也必須從地質面、工程面和救災面全盤考量,更要納入東部地區未來發展的方向,通盤考慮。
 

資料來源 :中央廣播電台
經驗傳承座談會
貓頭鷹
如何去永久屋
攜手重遊好山水
莫拉克卜拉米永續社區專專生微電影創作競賽
耀動與卜拉米與彩虹永續社區
文化種子
產業計畫
農業計畫
觀光計畫
社區培力計畫
福報
莫拉克聯合課程網頁
巡迴影展
重建區颱風災情通報專區
本會交通資訊
民間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