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養殖石斑魚主要是以活魚形態銷往大陸及香港,由政府獎勵建造的第一艘高效率養殖活魚運搬船「泰宏39號」,今天在旗津漁港舉辦首航典禮。漁業署表示,石斑魚外銷帶動產業成長迅速,預估到102年時,石斑魚產值將增至76億元。(林憲源報導) 全國原有18艘活魚運搬船,大部分都是由舊有漁船改造而成,「泰宏39號」是政府獎勵下建造的第一艘高效率養殖活魚運搬船,也是目前最大的活魚運搬船,每航次載運量可達36公噸,比現有舊船多出0.5倍至5倍;漁船是專為運搬活魚而設計,在維生系統部分,包括海水循環、氧氣輸送效率及迅速排水等功能,也都比現有活魚運搬船佳,並且配置溫度控制設備,讓抽入活魚艙的海水,能調節到最適活魚載運的溫度。據業者初步估計,載運成本將較以往減少一半左右。漁業署表示,臺灣的石斑魚產業極具外銷競爭力,而且活體銷售價值優於冰鮮型態,在ECFA生效後,未來石斑魚銷往大陸的發展空間更大,而為協助石斑魚產業發展,政府循序漸進鬆綁法令,包括開放漁船運搬養殖活魚、協助因莫拉克颱風受損魚塭進行客土、開放活魚運搬船直航大陸地區卸魚、兩岸簽訂ECFA及獎勵建造高效率養殖活魚運搬船等,一連串輔導措施,締造亮麗成績,石斑魚的出口量(值)已從97年的1840公噸(4億元),成長至99年的7958公噸(24億元),產地價格也從97年的每公斤292.6元,上漲至目前的每公斤400元,預估102年時,石斑魚產值將增至76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