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回首頁英文版  
 
重建新訊
認識重建會
重要會議
重建面面觀
  綜合規劃
  基礎建設
  家園重建
  產業重建
地方政府重建資訊
意見交流
賑災捐款
統計概覽
重建法規
常見問題
88重建掠影
資訊公開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八八重建報
社區電子報
災滿3周年重建成果
我的重建小旅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執行情形
家園重建管理系統
88心感動
劃定特定區域專刊
新聞稿照片集
災後重建出版品目錄
其它機構重建法規
台灣援助菲國海燕風災
重建新訊
文化產業重建論壇 助災區藜民尋黎明
2009/12/16

  中山大學今天舉辦「台灣藜民-災後生態文化產業重建論壇」,期盼透過本土植物復育及利用,結合部落傳統文化及學界研發行銷,建構原鄉特有植物文化產業,幫助原鄉災區重生。

  開幕式由部落長老、頭目、巫師及祭師等舉行祈福儀式,期盼為災區消除災厄,還穿插排灣古調及排灣鼻笛演奏,傳達對土地、森林及文化的追憶。

  台灣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過去被誤認為外來引進作物,欠缺分類研究,後經中山大學生科系教授楊遠波確認為台灣特有植物,且一向為原住民種植作物,因此以「藜民」借稱原住民,並寄寓災後的「黎明」重現。

  論壇以「台灣藜民」破題,邀集受創原住民部落耆老、協會、社區工作者及非營利組織與會,包括高雄縣那瑪夏鄉到屏東縣牡丹鄉等部落皆參與其中。

  論壇談論文化、生態、物種、基因多樣性及永續利用模式等議題,內容個別提及災後遷村及現居地生態復育、從魯凱族小米種源的保存看霧台原鄉農林產業重建、如何利用民族植物生產與營銷等,盼結合多方力量集思廣益,為原鄉重生之路共盡心力。

  主辦單位說,八八水災重創南部原鄉,致使諸多部落面臨遷村及重建窘境,發展具有原鄉文化特色,兼具「在地型、保育型、永續型」的精緻生態產業,將是重建之路的重要方向。

  中山大學校長、高屏地區大專校院八八災區重生聯盟召集人楊弘敦表示,大學的力量除學術發展外,更有社會責任,希望透過論壇對話,能讓資源整合,「不僅重建,還要重生」。

  他說,台灣這塊土地多災多難,卻有十分溫暖的人情味,不但校方推動重生聯盟,學生自發性活動也要送禮物給災區兒童,他為學生的表現感到驕傲。
 

資料來源 :中央社
經驗傳承座談會
貓頭鷹
如何去永久屋
攜手重遊好山水
莫拉克卜拉米永續社區專專生微電影創作競賽
耀動與卜拉米與彩虹永續社區
文化種子
產業計畫
農業計畫
觀光計畫
社區培力計畫
福報
莫拉克聯合課程網頁
巡迴影展
重建區颱風災情通報專區
本會交通資訊
民間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