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回首頁英文版  
 
重建新訊
認識重建會
重要會議
重建面面觀
  綜合規劃
  基礎建設
  家園重建
  產業重建
地方政府重建資訊
意見交流
賑災捐款
統計概覽
重建法規
常見問題
88重建掠影
資訊公開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八八重建報
社區電子報
災滿3周年重建成果
我的重建小旅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執行情形
家園重建管理系統
88心感動
劃定特定區域專刊
新聞稿照片集
災後重建出版品目錄
其它機構重建法規
台灣援助菲國海燕風災
重建新訊
走過八八水災 台灣農漁業從「滿目瘡痍」到「煥然一新」
2010/02/14

  去年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時隔近半年,在政府協助民間安置和產業重建下,外銷明星的蘭花和石斑魚,產能陸續恢復中,但要達到風災前的水準,還是有一段路要走;不過,當時「滿目瘡痍」的景現,如今已「煥然一新」,走一趟南台灣,漁民也正加緊趕工,希望儘快重振台灣石斑養殖的世界龍頭地位。

◎屏東石斑魚遭洪水淹沒漁民辛苦付之一炬

  2月上旬的南台灣屏東,天氣相當暖和,養殖石斑魚苗10多年的屏東縣養殖漁業協會理事長黃再團,正和工人們將1萬多隻才剛買回來的魚苗放至魚塭中,想到當時八八水災魚塭幾乎全毀的情景,黃理事長還是心有餘悸。他說,自己年過半百,從沒看過這樣驚人的洪水和泥流,這次風災正好在中秋節前,漁民根本來不及將已養成的石斑魚售出,銷往日本和大陸,就全遭淹沒,辛苦付之一炬。這半年來在政府協助下,復建工程才得以慢慢進行。他說:『(原音) 現在埋頭苦幹,趕快把沙石快清走,把魚池整理好,客土弄好,能夠趕快養魚。』

◎風災受創重石斑3年後恢復災前規模

  根據農委會的資料,八八水災造成屏東縣斃死魚超過1,500公噸,政府花了近1個星期,才全部清理完成。由於屏東縣沿海是石斑魚的主要養殖地區,產量占全台三分之二,風災前1年,養殖面積達766公頃,產量超過1萬1,000公噸,產值超過新台幣32億,台灣石斑養殖更是居世界牛耳地位。為儘速幫助漁民復養,農委會提高石斑魚類的天然災害低利貸款額度,並補助重災區進行清淤和客土作業;但由於水災的破壞力實在太強大,漁業署也預估,至少得3年後,外銷香港、中國大陸的龍膽石斑,才能恢復災前的產業規模。漁業署養殖組組長石聖龍說:『(原音)屏東整個地區,幾乎全部都損害了。沒有一個有倖免,幾乎占全部養殖的三分之二。因此3年後,才能恢復既有的產業規模。』

  石斑魚重建之路,還有一段路要走;所幸台灣另一項外銷明星產業蘭花,雖受去年風災影響,仍逆勢成長2成。包括災損嚴重的台南、屏東、嘉義和高雄等縣,蝴蝶蘭多已經完成清園、生產,並陸續出貨供應外銷,產能恢復達近9成。

◎協助復建災區農產品行銷人氣旺

  為幫助災區農產品行銷,農委會也在全台各地辦理災區農畜產品促銷。包括屏東縣林邊的蓮霧和石斑魚、高樹和里港蜜棗、內埔的鳳梨、香蕉,連最近最夯的「天下第一辣」鬼椒和營養豐富的寶石魚都在現場展售,由於適逢農曆過年前,每攤都有相當高的人氣。副總統蕭萬長說:『(原音)我想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對我們災後重建是一個很大的幫助,我們這次展覽會的特點在哪裡,主要是我們災區裡頭有一大部分是原住民住在的地區,因為原住民地區,他們生產很多農特產品是相當有特色。』

  莫拉克颱風帶來的豪雨,讓台灣農業損失達到新台幣194億,創下歷史新高,包括農、漁、畜、牧業都受重創「滿目瘡痍」;但在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下,已逐步恢復生機「煥然一新」。但重建之路還沒有完成,農委會訂下未來展望,蘭花產業預計今年恢復原來規模,3年後達到產值倍增目標;至於石斑魚在魚苗育成後,預定今年3月投入生產,明年恢復災前的養殖規模,並在2013年達到產值倍增計畫,為台灣農漁產品的外銷主力,再寫下另一新頁。
 

資料來源 :中央廣播電台
經驗傳承座談會
貓頭鷹
如何去永久屋
攜手重遊好山水
莫拉克卜拉米永續社區專專生微電影創作競賽
耀動與卜拉米與彩虹永續社區
文化種子
產業計畫
農業計畫
觀光計畫
社區培力計畫
福報
莫拉克聯合課程網頁
巡迴影展
重建區颱風災情通報專區
本會交通資訊
民間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