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半過去,在百廢待舉的小林村災區,災民呆坐在門口,喃喃自語說「只求有工作機會」!行政院莫拉克災後重建會拍攝「再生平埔新小林」紀錄片,紀錄小林區災民以三年半的時間,克服失親的傷痛,在政府與民間團體的協助下,完成在杉林、五里埔兩地三處社區安置,同時發展平埔族文化、手工香皂、生機展業計畫,邁向新生活重建之路。
行政院重建會於26日舉辦記者會,播放「再生平埔新小林」紀錄片,原本因為水災造成的荒廢廢墟,經過政府及當地居民多方奔走重建,漸漸居住地恢復樣貌。居民也發展當地產業,每一塊經過村民完成的手工皂,都是維持當地居民生活的經費。災民確定入住永久屋後,開始進行產業行銷,小林村居民穿著原住民服裝,以平埔族文化獻祭,感謝上天祝福。
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會長蔡松諭表示,影片紀錄災後三年半的時間,他與村民很努力的進行災後重建工作,這紀錄片即是他們努力的過程。因為災後創傷對村民影響很大,希望村民可以在心靈悲傷畫上句點。未來不論是硬體方面永久屋居住、或進行產業行銷,都邁向重建之路。
行政院重建會執行長陳振川則指出,三年半前馬英九總統訪視小林受災災民,承諾任內期間一定做到重建小林村,後來副總統吳敦義曾跟小林村民座談,確定重建的方向與原則。再依據村民意願分成杉林及五里埔兩地三處社區安置。災後滿周年,山林大愛小林社區62戶最早入住,之後五里埔小林社區、日光小林社區完成入住。
三年半前莫拉克颱風淹沒小林村,奪走462條人命,小林村成為受災戶,許多感人的故事不僅在國內被報導,也在國外日本、新加坡等地傳遞。行政院重建會28日起將在台北、宜蘭、新北、台中、高雄、花蓮、台東等七個縣市舉辦16場「莫拉克災後重建紀錄影片研習活動」,讓更多人瞭解重建工作,從認同而化為實際支持行動購買農產品,幫助重建區居民重新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