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四二七聯隊葉昌文士官長獲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
「加入救援大隊,是想付出一己之力,幫助社會許多需要幫助的人;而在救災中難免遭遇危險,重要的是我們能怎麼堅持到底、完成任務。」榮獲九十九年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的葉昌文士官長感性的說。
目前是空軍四二七聯隊設施中隊公設分隊的士官督導長的葉昌文表示,他自民國八十四年加入台中縣九一九協會,到現在擔任協會救援大隊長一職,已參與過無數次的救援任務,包括九二一震災、敏督利、辛樂克等風災、梨山大火、七二及八八水災、后豐斷橋等救援行動;他希望透過自身救災經驗的分享,推動防災觀念和環保意識的建立,減少災害的發生。
談到救災的經驗,葉昌文表示,回想起九二一地震時,帶領救難人員進入谷關災區,數百名受困民眾看見他們時,彼此互相擁抱大喊「我們有救了!」的景象,至今仍讓他感動萬分、振奮不已。
葉昌文說,每當完成任務,看到受難者與家人團聚,那股感動與欣喜,已成為他繼續從事救難工作最大的動力。
另一位獲獎的兩棲偵搜大隊特勤二中隊的潘國清上士,老家在高雄縣甲仙鄉的小林村,去年八八風災造成小林村全村遭土石覆滅的慘況,他住在小林村的祖父母與父親也因此下落不明,但潘國清在接獲單位前往甲仙山區執行救援任務時,仍立刻整裝出發,投入救援工作。
「我當時只想救人。」回想起莫拉克風災的救援經驗,潘國清說,搜救任務絕對是艱辛的,但是若能讓災民與親人重逢,避免更多家庭發生破碎的憾事,那麼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他相信有很多災民跟他一樣期盼家人可以平安無事,「爺爺、奶奶和父親也一定會支持我的。」
潘國清說,雖然莫拉克颱風帶走了他的家人,但幸好有部隊長官與同袍弟兄的鼓勵與打氣,讓他從極度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為受災區盡心盡力,相信在天之靈的親人們會以他為榮。
國軍官兵平日除戮力戰備任務,堅守工作崗位外,利用公餘投入社會公益活動與救災任務也不落人後,從今年獲得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的兩位國軍袍澤的事蹟來看,可見他們不僅在工作表現上獲得肯定,也充分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大愛情懷,其義行典範足為全體國軍效法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