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生的創意和古老原民樂舞擦出什麼樣的火花?第4 屆全國大專院校原住民族樂舞競賽8 日起舉行初賽,全台20支由原民及非原民組成的隊伍將競爭最高榮譽「原舞之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為推廣、傳承原民文化,自2006年起舉辦大專生原住民族樂舞競賽,今年為第4 屆,也是第2 年開放非原民學生參賽。
主辦的原民會文化園區管理局表示,參賽隊伍須以學校為單位,由15人以上組成,呈現傳統與創新舞碼各1 支。其中,創新舞碼須以原民傳說或歷史人物事件為素材,靈活運用傳統及現代音樂、舞蹈,挑戰參賽者在「創意調味」的同時,保持「原汁原味」的功力。
主辦單位表示,傳統與創新舞碼將各取6 名,各舞碼的第1 名可得新台幣10萬元獎金。傳統與創新舞碼總成績最高的隊伍可獲「原舞之尊」錦旗一面及總獎金20萬元。8日及21日分別於高雄及台北舉辦分區初賽後,28日將移師屏東娜麓灣歌舞館舉行決賽。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舞團是連續2 年的總冠軍。本身為鄒族的團長巴蘇亞說,舞團團員包括不同原民族群及非原民的東華大學學生,今年是第4年參賽。
他說,舞團參賽不為得獎,而是要呈現1 年來團員田野採集、練習不同原民族群歌舞的成果;舞團最重要的工作是建構活的原民樂舞文化資料庫。
巴蘇亞說,許多人口少於1 萬人的原民族群逐漸失去自己的樂舞文化。為搶救傳統,舞團不但勤做田野調查,每次比賽完後還到各部落做回饋演出及交流。
對原民文化有高度興趣的舞團成員林姿琦是客家人。她說,剛開始練歌舞時遭遇許多困難,但只要有心,就不會有文化障礙的問題,且能提供舞團非原民的創作及思考觀點。
她也說,舞團此次參賽作品中,包括了團員對八八風災的感想。編舞過程中,非原民團員較難體會受災原民部落的困境及部落民眾的心情,透過編舞的排演,也讓非原民團員能夠了解災民的感受。大專生的創意和古老原民樂舞擦出什麼樣的火花?第4 屆全國大專院校原住民族樂舞競賽8 日起舉行初賽,全台20支由原民及非原民組成的隊伍將競爭最高榮譽「原舞之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為推廣、傳承原民文化,自2006年起舉辦大專生原住民族樂舞競賽,今年為第4 屆,也是第2 年開放非原民學生參賽。
主辦的原民會文化園區管理局表示,參賽隊伍須以學校為單位,由15人以上組成,呈現傳統與創新舞碼各1 支。其中,創新舞碼須以原民傳說或歷史人物事件為素材,靈活運用傳統及現代音樂、舞蹈,挑戰參賽者在「創意調味」的同時,保持「原汁原味」的功力。
主辦單位表示,傳統與創新舞碼將各取6 名,各舞碼的第1 名可得新台幣10萬元獎金。傳統與創新舞碼總成績最高的隊伍可獲「原舞之尊」錦旗一面及總獎金20萬元。8日及21日分別於高雄及台北舉辦分區初賽後,28日將移師屏東娜麓灣歌舞館舉行決賽。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舞團是連續2 年的總冠軍。本身為鄒族的團長巴蘇亞說,舞團團員包括不同原民族群及非原民的東華大學學生,今年是第4年參賽。
他說,舞團參賽不為得獎,而是要呈現1 年來團員田野採集、練習不同原民族群歌舞的成果;舞團最重要的工作是建構活的原民樂舞文化資料庫。
巴蘇亞說,許多人口少於1 萬人的原民族群逐漸失去自己的樂舞文化。為搶救傳統,舞團不但勤做田野調查,每次比賽完後還到各部落做回饋演出及交流。
對原民文化有高度興趣的舞團成員林姿琦是客家人。她說,剛開始練歌舞時遭遇許多困難,但只要有心,就不會有文化障礙的問題,且能提供舞團非原民的創作及思考觀點。
她也說,舞團此次參賽作品中,包括了團員對八八風災的感想。編舞過程中,非原民團員較難體會受災原民部落的困境及部落民眾的心情,透過編舞的排演,也讓非原民團員能夠了解災民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