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回首頁英文版  
 
重建新訊
認識重建會
重要會議
重建面面觀
  綜合規劃
  基礎建設
  家園重建
  產業重建
地方政府重建資訊
意見交流
賑災捐款
統計概覽
重建法規
常見問題
88重建掠影
資訊公開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八八重建報
社區電子報
災滿3周年重建成果
我的重建小旅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執行情形
家園重建管理系統
88心感動
劃定特定區域專刊
新聞稿照片集
災後重建出版品目錄
其它機構重建法規
台灣援助菲國海燕風災
重建新訊
河流是天神走的路 原民古訓不容侵犯
2009/10/13

「河流有記憶。」布農族文史工作者阿力曼說,布農族古老傳說中,不管有多久,河流還是會回到它走過的路線;同樣在排灣族古訓裡,河流也是神聖的,它是天神走的路,不容侵犯。

布農族、排灣族、鄒族是台灣原住民的高山族群,雖然是中央山脈的霸主,但對河川溪流相當敬畏,不敢冒犯。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長童春發說,排灣族裡有一個很重要古訓,長輩說山頭是神住的地方,或是天神下降時的落腳處,河流則是天神巡視大地的路,神會順著河流從山頭到平原,不能阻擋天神的路。

因此,排灣族過去奔馳山林時,雖然會選擇有水的地方建立家園,但不會靠近溪流,更不會選在曾經被溪流氾濫過的河床或是舊河道,也不會去破壞或改變溪流的河道,因為那是「天神」的路。

過去同樣傲視山林的布農族,對溪流也是「敬而遠之」。阿力曼說,布農族的神話裡,河流是有記憶、有感覺、有生命週期的。長輩說「河流走過的路,不管有多久,它想念的時候,還是會回到走過的路線」。

阿力曼說,布農族在中央山脈的舊部落,現在都還保留著,沒有走山坍方、沒有被大水沖走,因為他們不會在古代的河床蓋房子。

阿力曼疾呼,現在迫切要做的是,訪問地方耆老,將每條溪流過去的行水區,找出古河道,還有溪流以前的故事和災害,記錄下來,代代流傳。

考試委員、鄒族的浦忠成表示,族群的智慧要尊重,但知識經驗也要掌握清楚,思考環境的破壞,例如攔砂壩,是否造成洪水氾濫元兇?需要將這些事實逐日紀錄,供以後參考。

莫拉克颱風造成太麻里溪和知本溪潰堤,驗證了這塊土地先驅者的古訓。重建的道路上,童春發建議,有關遷村的問題,族人的意願應擺在第一位,用自己部落的記憶去重建,同時讓原住民低度使用山林,禁止在河川上游過度的開發。

資料來源 :中央社
經驗傳承座談會
貓頭鷹
如何去永久屋
攜手重遊好山水
莫拉克卜拉米永續社區專專生微電影創作競賽
耀動與卜拉米與彩虹永續社區
文化種子
產業計畫
農業計畫
觀光計畫
社區培力計畫
福報
莫拉克聯合課程網頁
巡迴影展
重建區颱風災情通報專區
本會交通資訊
民間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