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次長陳威仁二十五日表示,經過八八風災教訓,交通部將採流域的觀念來採取封橋、封路作為。他說,對於比較脆弱的道路、橋梁,一旦豪大雨來襲,交通部會採取三段式預期管理機制,而且也已經實際演練過。
他進一步說明,當集水區上游的測雨站達到警戒值,首先相關人員就會立即通知受影響部落,告以雨量已經達到封橋封路的狀況,其次,在封橋封路之後,也會有告知的動作,第三階段則是道路開通之後,也會通知部落居民。
陳威仁指出,經過這一波豪雨,也就是二十三日的實地演練之後,發現這一套因應機制執行情形相當良好,交通部將會更進一步來說明、公布此一機制,也會讓可能受影響的居民知道,其所經過的橋梁、道路何時會封閉,同時,也會通知相關的消防及警察單位,進行疏散與準備工作。
行政院昨天再一次向國人報告莫拉克風災災後重建進度。適值汛期來臨,對於如何因應暴雨機制,建立預警系統,陳威仁昨天上午在記者會中做了前述說明。
他表示,過去封橋、封路主要是觀察河川水位,但是等水位達到一定程度,再來通知民眾封橋、封路,時間上已經太晚,也因此經過八八風災的教訓,交通部將以上游集水區的測雨站的數據來啟動封橋封路的作為,這也就是所謂的「預期管理」的機制。
公路總局昨天下午進一步說明表示,依豪雨期間可能發生災害之風險性,公路總局將所轄重點管制便道、橋分為三個等級,然後分成平時、災前(陸上颱風警報或大豪雨特報)、災中(達封橋封路標準)、災後(達通行標準)等管制措施。
一旦發現水位或雨量達警戒基準時,應變小組將主動通知現場人員進行檢查,並依序啟動橫向聯繫,以電話、傳真、可變資訊系統(電子告示牌)等方式,通知該鄰近區域之各級地方政府及警消單位,透過其協助,儘早通告當地居民與相關用路人,藉由循序漸進地階段性告知,讓民眾能提前因應道路封閉,同時進行可能形成孤島地區居民之疏散,使孕婦、重大病患及老弱民眾等能提前疏散至安全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