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回首頁英文版  
 
重建新訊
認識重建會
重要會議
重建面面觀
  綜合規劃
  基礎建設
  家園重建
  產業重建
地方政府重建資訊
意見交流
賑災捐款
統計概覽
重建法規
常見問題
88重建掠影
資訊公開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八八重建報
社區電子報
災滿3周年重建成果
我的重建小旅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執行情形
家園重建管理系統
88心感動
劃定特定區域專刊
新聞稿照片集
災後重建出版品目錄
其它機構重建法規
台灣援助菲國海燕風災
重建新訊
水利署維持石門水庫正常安全營運
2010/05/27

目前正值5、6月汛期,由於去年莫拉克颱風造成重大災害,防洪、治水成為媒體關切議題,加上全球氣候異常極端的降雨情形可能隨時上演,經濟部水利署正努力維持石門水庫正常營運及安全。

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今天表示,石門水庫的排洪容量經過模擬推估莫拉克降雨量尚屬安全,民眾可不必過度擔憂;下游大漢溪防洪安全保護標準也都以100年至200年防洪頻率建構,保護標準無虞。

不過因氣候異常造成極端降雨超出保護標準,近年各國認知趨勢都朝向非工程措施,莫拉克風災後政府各單位也全力投入此建構,如災害預警、疏散等。

至於水庫清淤及淤泥去化問題,吳約西說,水利署也會全力以赴,包括集水區保育治理與管理、攔砂壩防砂改善及安全監控、規劃增設分洪防淤隧道(如繞庫排砂隧道規劃等)、水庫排淤改善、清淤及濬渫等,泥砂去化也朝多元化處理及泥砂放淤下游作法進行。

吳約西指出,石門水庫設計總容量3.09億立方公尺,93年艾利颱風前水庫淤積5600萬立方公尺,後因九二一地震造成集水區土石鬆軟,目前水庫淤積達 9400萬立方公尺,水利署目前正針對各種可能方案進行規劃評估,以加速淤積清除維持水庫營運壽命。

至於攔砂作業,石門水庫集水區自52年完工至98年共興建122座防砂壩,攔砂量總計約為3569萬立方公尺,目前攔砂量總計約為3240萬立方公尺,占總數的90.8%,確實達到原計畫穩定河床坡度及流心的功能。後續將加強各防砂壩安全檢查及改善、泥砂監測及主流攔砂壩淤積測量、上游清淤、義興壩及榮華壩下游安全改善,並全面監控水庫及集水區砂運移情形及水質監測。

吳約西表示,石門水庫年平均入流泥砂量約353萬立方公尺,每年經水力排砂約73萬立方公尺,水庫清淤數量約40 萬立方公尺。目前辦理水庫電廠防淤改善工程可增加水庫排淤量約56萬立方公尺,另規劃增設分洪防淤隧道,估計年排淤量可達150萬立方公尺,上述工程完成後及配合水庫清淤及濬渫,將可平衡水庫入庫泥砂,有效維持水庫庫容,以利永續營運。

至於規劃增設分洪防淤隧道,吳約西說,水利署於97年即進行繞庫排砂隧道初步規劃,研擬於水庫上游設置分洪防淤隧道,達到減少水庫淤積及增加水庫排洪能力目的,辦理鑽探、調查及工程布置,目前已完成初步規劃成果,預計100年完成可行性規劃工作。

吳約西也強調,做好水庫集水區管理及上游水土保持確實是延長水庫營運壽命的根本之道,水利署也籲請各水庫管理單位及主管機關,加強水庫集水區及坡地違規查報取締,杜絕濫伐濫建外。也建議農委會及原民會每年寬編足額經費辦理全國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與管理工作,以減少土砂流入水庫,另相關災害及規劃調查所需即時航測資料,也請農委會農航所協助配合航拍作業。

他指出,石門水庫原始設計已考慮先由高程較低的溢洪道兩側自然邊坡溢流,減緩潰壩對下游地區安全威脅,並依水利建造物檢查及安全評估辨法訂定潰壩緊急應變計畫,擬定淹水範圍及疏散措施,將潰壩災損降至最輕。
 

資料來源 :中央社
經驗傳承座談會
貓頭鷹
如何去永久屋
攜手重遊好山水
莫拉克卜拉米永續社區專專生微電影創作競賽
耀動與卜拉米與彩虹永續社區
文化種子
產業計畫
農業計畫
觀光計畫
社區培力計畫
福報
莫拉克聯合課程網頁
巡迴影展
重建區颱風災情通報專區
本會交通資訊
民間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