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進入汛期高峰,交通部公路總局今(19)日公佈新規劃的預警機制,一旦河川上游區的雨量達到警戒值,立即「超前部署」,派遣人員進駐流域下游的各座橋樑,爭取1到3小時的搶救時間,避免去年莫拉克風災橋樑斷裂,而釀成霧台、六龜等災區成為「孤島」的情況再度上演。
今年公路總局也首度推出「公路防救災地理資訊系統(GIS)」,以Google Earth為操作平台,結合氣象局、水利署、水保局等提供的監測資料,藉此作為警消單位所需的救災依據。
交通部長毛治國表示,過去在颱風期間,公路總局針對危險橋樑採取「守株待兔」的方式,派員駐地監控河川水位,「然而去年的莫拉克風災,突顯這項做法有預判錯誤的風險。」
莫拉克颱風在河川上游地區帶來大量的雨水,然而河水卻被雨水沖刷的土石阻擋形成「?塞湖」,導致下游水位未明顯變化,而造成觀測人員誤判情勢。
「土石一旦被沖垮,滾滾的河水一夕之間沖垮橋樑,民眾根本來不及逃難,造成霧台、六龜等地區成為災區孤島。」毛治國說,為避免類似情事再度重演,公路總局將根據氣象局提供的預報資料,持續偵測河川上游降雨量,一旦超過警戒值,立即將整條流域列入警戒範圍。
公路總局局長吳盟分補充強調,公路總局規劃在風災期間會成立應變小組,針對警戒河川派遣人員到場監測,爭取1到3小時的搶救時間,協調民政單位將山區村落的老人、小孩、婦女等需要照顧的民眾,儘速撤離到安全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