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導演張志聰八八風災後,進入嘉義縣梅山鄉著名製茶區太和村拍攝茶農重建過程,結識當地茶農,意外開啟他踏上「自然農法」作茶之路,耗時三年拍攝的紀錄片《人在草木中》已剪輯完成,而憑著一股熱情,純手工作的茶也掛牌《半山》上市。
太和村平均海拔約一千公尺,全年雲霧繚繞適合種植茶葉,卅多年前茶園和製茶產業在此蓬勃發展。未料,民國九十八年八八風災重創當地。
進入太和村,在滿目瘡痍中,張志聰看到茶農郭俊男、簡嘉文、葉人壽雖苦於重建家園,但與他人不同的是,他們開始觀察、反思人與土地的關係,大夥抱著實驗態度,採集八八風災後荒廢五個月的茶樹嫩芽,以傳統手工製茶方式做出第一批沒有農藥也沒有肥料的「自然農法茶葉」。
「原不抱太大希望,沒想到泡出來的茶竟還有當地特有的番薯味」,這場實驗讓他們振奮不已。簡嘉文表示,從小看著茶區施灑農藥和肥料,想到蟲子吃到農藥時痛苦地奮力掙扎的樣子,還有土地因化學物質逐漸衰弱酸化,心裡真的很難受,風災的打擊讓他決定以自然農法作茶,讓飽受壓榨的土地好好休養生息。
長期關注友善土地農作的張志聰和茶農結識後,不甘在旁當「導演」,也決定「撩下去」當茶農,從承租土地種茶,張志聰就強烈感受到其他茶農異樣眼光,甚至訕笑,「多數茶農認為不灑農藥和肥料,茶葉就沒了口感香醇的元素,且不修剪茶樹,茶葉難以吐芽。」
在大家都不看好情況下,這群人還是野放了七分地的茶園,並以手工方式逐一挑揀、揉捻和烘焙茶葉,收成量雖少,但他們的臉上卻充滿踏實的笑容,和對土地充滿感謝的謙卑。
標榜自然農法的《半山手作茶》,除與台北故宮三希堂合作單品紅茶,駐村藝術家蔡江隆、吳淑惠等人也協助推廣。耗時三年拍攝的紀錄片《人在草木間》近期將播映,《半山》茶農希望藉此影響更多消費者和茶農一同投入自然農法、友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