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回首頁英文版  
 
重建新訊
認識重建會
重要會議
重建面面觀
  綜合規劃
  基礎建設
  家園重建
  產業重建
地方政府重建資訊
意見交流
賑災捐款
統計概覽
重建法規
常見問題
88重建掠影
資訊公開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八八重建報
社區電子報
災滿3周年重建成果
我的重建小旅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工程執行情形
家園重建管理系統
88心感動
劃定特定區域專刊
新聞稿照片集
災後重建出版品目錄
其它機構重建法規
台灣援助菲國海燕風災
重建新訊
重建新思維 學者:尊敬自然迴避災難
2009/12/20

  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今天說,重建要基於尊敬自然,迴避災難的思維,納入國土保育概念。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蔡長泰表示,節約用水才是治本之道。

  八八水災至今經過4 個月餘,下午行政院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會同多位委員,與土木、水利學者專家重回災後現場,提出治水防洪新思維。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蔡長泰表示,過去人類常在保護標準下評估工程效果與經濟效益,未來需進一步思考,若災害嚴重程度超越保護標準時,需採取何種「避險」方式,即時警告居民,設法疏散。

  他說,在氣候變遷下,極端氣候現象將愈來愈頻繁,水患和水荒已在台灣同時出現;一般人都知道可依賴水庫蓄存水源,但水庫並非萬靈丹。

  蔡長泰指出,一方面盡量使目前水庫發揮應有功能;另一方面,也需開闢新水源,包括海水淡化,水的再利用與調度,更重要的是確實執行節約用水。經由節約用水,減少水量不足時對人類的威脅,才是治本之道。

  他說,人類生活逐水草而居,在洪水夾帶泥土砂石淤積而成的沖積平原生活,原本就可能受洪水威脅。除進行堤防、分洪與疏洪道等工程外,若超過工程設施保護標準,難免有水溢流。要進一步減輕災害,可能需搭配豪雨預警、洪水預報與疏散避難等各種非工程方式。

  他指出,在整體上,可朝「流域綜合治理」規劃。過去由林務局、水保與水利單位分開進行,主要依賴工程治水防洪;現在政府朝通盤方向考量,自上游集水區、中游丘陵與中下游的沖積平原,到河口低地海岸與近海,較能掌握豪雨期間洪水來去,以有效減少損失。

  陳振川表示,八八水災的重建工作必定不同以往。氣候變遷,全球暖化下,天然災害必定一次比一次強烈,因應大自然改變,此次重建加入國土保育角度,檢視最基本的原因與問題,納入適當的預算考量與實際的人類力量,並把握重建黃金時期,而非一味追求回復災害前的最高標準。

  他說,以台21線為例,要恢復從前道路水準,絕對需花費新台幣千億元以上。而完成一座橋梁需耗費5至6年,待明年汛期一到,工程還未完成,山上土石繼續鬆脫滾動。一面建築、一面破壞,人類真可以和大自然抵抗嗎?

  他表示,目前建造的施工便道若遭明年雨季沖毀,再用推土機作基本維修,成本遠低於恢復從前標準。重建腳步要以有效為目標,基於尊敬自然,迴避災難的思維,才是合理的過程。
 

資料來源 :中央社
經驗傳承座談會
貓頭鷹
如何去永久屋
攜手重遊好山水
莫拉克卜拉米永續社區專專生微電影創作競賽
耀動與卜拉米與彩虹永續社區
文化種子
產業計畫
農業計畫
觀光計畫
社區培力計畫
福報
莫拉克聯合課程網頁
巡迴影展
重建區颱風災情通報專區
本會交通資訊
民間貢獻獎